364 再次打击(第2/3页)

很快步兵就将红色烟雾弹射向了敌人的阵地。本地武装分子从未见识过这些烟雾,他们以为是对手支持不住,要借助烟雾逃走,盲目的前线指挥官立即将预备队派上,企图进行最后的冲锋。只有远处的印度特种部队指挥官查拉比发现了情况不妙,他最先意识到这是一次空袭的前兆,他拿起对讲机想提醒前方的指挥官,但是耳畔隆隆的航空发动机轰鸣声,已经迫近,声音低沉而又平稳,从背后而来,显然不是刚才飞向南方的那两架轻巧的战斗机。

隔着十几公里,2架歼轰7已经提前拉起,飞行员一眼看到了前方的红色烟雾,战机稍稍转向,扑向那里。后座飞行员操纵吊舱发射出激光束,大致指向烟雾附近人群最密集的区域,飞机靠近后,几枚250公斤炸弹从机翼下落下,它们紧跟着光斑,滑翔着飞向密集的人群。

数枚炸弹在光秃秃的山坡上炸开了花,转瞬间将布满亢奋人群的硬质地面削下去几尺。巨大的气浪中破损的武器零件四处飞溅,断肢残臂被高高抛起,随后落下。

歼轰七从山坡上的巨大弹坑上飞过,飞行员心里也有些忐忑,因为他们也来不及看清地面的具体态势,只是从密集而又散乱的冲锋队形判断这不是自己人。飞行员试图盘旋一圈确认地面的情形。电台里突然有人提醒他们,要当心地面有防空导弹。宋宁为这些飞机护航过不止一次,所以轰炸机飞行员都很熟悉他的声音,飞机随即拔高并横滚,果然在头朝下的瞬间看到下方的一道闪光正尾随而至。

飞行员迅猛推动油门杆至加力,同时发射曳光弹。这架飞机动力并不出色,但是对付单兵便携式导弹并不吃力,这些小小的红外制导的导弹之所以能够常常得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目标很难预先发现它而做出反制措施。

轰炸机没有试图用转弯来晃过导弹,它在爬升过程中不断地使用曳光弹来干扰导弹导引头,对于冷却不足的老式萨姆7型导弹,这样的措施已经足够了。不过随着高度的增加,这架飞机还是被远方的印度地面雷达发现了,随后飞机再次释放了箔条并配合一次转弯,终于摆脱了雷达的跟踪。

2架携带末敏弹的歼轰7此刻也已经飞临战场,他们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因为末敏弹敏感器搜索范围很大,且有很强的自主攻击能力,对于混乱的战场远比激光制导炸弹来的难以驾驭,这也是任务没有使用防区外布撒器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的一切,只能交给飞行员临机处置了。

飞行员按照任务规划,冒险降低速度,盘旋一圈以观察战场。从事先得到的有限情报看,敌军的装甲部队都挤在公路上与己方坦克交战,而己方不光车辆与对手难以区别,而且位置也不详。

不过从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一列坦克使用着明显有异于中巴联军的偏绿色迷彩,这倒是和起飞后临时增补的情报吻合,从坑坑洼洼的路面看,这支部队好像已经已经被集束炸弹炸过一次了。从行军规模看,这是一支加强营一级的机械化部队,没有自行防空火力和卡车随行,这一点与情报吻合。此刻,飞行员仍然不敢怠慢,因为地面并没有发射红色烟雾进行指示,他想这可能是通讯沟通不良导致的。

整整一分钟2架飞机在远处敌方雷达的虎视眈眈下,平稳飞过公路上空,武器制导员埋头观察着下方的这些车辆,他们知道己方的T90S型坦克在炮塔顶部应该有特殊的白色星月标志,但是整列车队里没有找到。盘旋到第二圈,看到了在最东面,有几辆分明是99式的坦克正在于中段的车队交火,现在态势大致明朗了,他们向预警机核实了2遍,预警机又向地面请示了决心。漫长的等待后,2架飞机最后得到了投弹的命令。下面的印度装甲部队指挥官罗塔布眼看着空中的敌机满载弹药飞来飞去,显然是在做最后的目标核实,但是他却无能为力。今天对他而言真是太糟糕了,集结时防空连没有足够器材渡河被落在了纳尔河以东,上级告诉他没有防空部队也不打紧,因为制空权完全在握,结果已进入公路后就被几架轻型飞机攻击,随后从焦特布尔飞来的几架神志不清的米格27又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通乱炸,现在他知道自己的部队就要面临新的一次空中攻击,从敌机小心翼翼的样子看,绝对是来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