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对抗与底线(第2/3页)

现在,在这一片区域内,唯一不受制于咆哮者的武器,尽然只有几枚谈不少有多先进的C802了;这些导弹它们不依靠数据链,也不完全依赖跟踪雷达指示目标;它们发射后不管,它们不受外界干扰。

邱容成气定神闲坐在指挥车的顶上,直紧盯着漆黑一片的瓜达尔港。他躲在瓜达尔港十里开外不是没有道理的,他预见到自己会成为失去外部情报来源的睁眼瞎,也预见到登陆前敌人的第五纵队会在城内捣乱,对于他来说,城里要是打起来,好歹也算是登陆前的预警,对于他掌握宝贵的开机机会有一定的作用。几个小时以来,他一直提心吊胆地等待着美机对他的阵地发起攻击,不过攻击一直没有降临。美国航母战斗群只将舍姆西的攻击机当做主要的威胁,并没有把地面上的岸舰导弹部队放在眼里,甚至没有对沿岸公路地带展开侦察。事实上,他们依据错误的情报来源,已经判定这一带的海岸设施已经全部被破坏了。

早上4点30分,瓜达尔方向燃起大火,随即传来飘渺的枪声。一直坐在车顶打坐的邱容成,立即举起望远镜。他去过瓜达尔港两次,知道那交火的地点是警察局大楼,目前有一支负责最后爆破工作的工程兵部队驻扎在那里,显然是印度海军登陆行动前必须铲除的关键。

“太好了,雷达车调平,启动电源车。”

邱容成终于下达了命令,之前他一直让雷达车处于行军状态,就是准备在敌人空军或者游击队偷袭时,好让这些车辆优先逃跑。不过这样的顾虑显然多余,美国也好,印度人也罢,根本没有将他放在眼里。即便是子夜时分,有好几队本地民兵从公路一侧快速经过,扑向瓜达尔,也没有停下来多看他们一眼。

邱容成不可能知道,所有针对岸舰导弹阵地的破坏,都是在印度情报局与中情局的指导下完成的,当地武装人员不愿意使用炸药,因为他们计划独立后还要接受这些阵地和武器,于是中情局的技术人员想出了一套自以为巧妙的办法,来对导弹的破坏加以指导。其后的评估结果认为,即使有专业人员修理和足够的零备件,这些阵地在一年内也不可能恢复如初。这样的判断完全是基于常识做出的,如果按照美军的三级维修体制,关键部位损毁的设备必须返厂大修,在阵地上进行修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对于印度军队的维修保障能力而言,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不过他们并不知道中国人修理导弹的效率,不知道老邱从国内调来的一批老军工,是怎么将多、快、好、省,四个字发挥到极限的。

所有的8辆导弹发射车,沿着弧形部署,发射车的液压支腿并没有放下,也未调平,因为邱容成并不想按照余振东的意思,以一个扇面草草发射导弹(导弹驾驶仪并不具备180度内调整航线能力,发射车上也没有随动发射架,攻击目标能力,受限于发射车进入阵地时的角度)。不过老邱也知道,余振东至少有一个说法是对的——敌人登陆前无论雷达是否能够发现敌舰队,这24枚导弹都必须发射出去,否则它们就是废铁。按照余振东的想法,即使没有雷达指引,总会有几枚运气好的导弹能瞎猫撞上死耗子,实际上他对这些修修补补的导弹并不寄予厚望;他更希望敌人能在瓜达尔城外,以密集的队形,落入他的火箭炮覆盖范围。

搜索雷达经过漫长的预热后,终于开始搜索海面。其小角度扇形波束扫过海面,就被100公里外的一架咆哮者感知到了。这架电子干扰机立即调转机头从伊朗方向扑来,同时对辐射源位置做出精确的测量,仅仅几秒钟后期干扰吊舱就以极高的精度,将干扰波束指向了C802的搜索雷达天线。干扰波束从副瓣进入,方舱内的显示器上一片雪花。雷达操作员处变不惊,立即按照预先计划实施对抗措施(邱容成早就预料到雷达会受到干扰,并有对抗预案,不过谁也没想到敌人的反制会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