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 杀到眼前(第2/4页)

几次沉闷得射击声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几辆敌人坦克中弹后起火的样子。防空武器中弹后通常不会如同坦克那样爆炸,但是会噼噼啪啪地爆燃好一会儿,这种情况贺凡和1连的大部分人早都见识过了。果然,伴随着机关炮弹药的乱飞乱炸,燃烧的残骸开始漫无目的地发射导弹,那些毫无目标指引的导弹,在空中恣意乱飞,有一些还掉在了列城的核心阵地里,有一些飞到了四周的山上,一时间整个列城防线都知道,敌人开始叩门了。

第一连沿着雷区边缘,从侧面向敌人阵地发起攻击,12辆坦克分散开来,通过车际数据链和语音呼叫互通情报,开始接触敌人的外围火力,但是并不太过接近。

列城外围防御由散乱的碉堡群和四通八达的壕沟组成,碉堡上方通常由厚重的混凝土顶部构成防空屏障,这些碉堡在水平方向上,开有狭长的射击孔,外壁由很厚的钢筋混凝土构成,在碉堡外部通常还有沙袋垒成的防御带,足够抵御一般性的直射武器和反坦克导弹。每座碉堡至少装备机关枪,有一些大型堡垒内拥有中等口径的火炮。

据一些情报来源表明,早在1987年,印度军队还曾经将2门苏制180毫米巨炮,拉倒这个高山要塞上,以抵御可能的战斗,后来因为无法拉回去,就一直留在了这里。空中侦察没有证实以上说法,但是发现了部分130毫米的火炮,空中打击的效果一直不详。

堡垒战术是帕斯阿德早期军事理论的核心,而这里的碉堡则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通常这些堡垒的射界很好,防空袭和防曲射火力方面较为优越,但是由于射击孔过大,也很容易被地面精准火力摧毁。当然这座要塞在设计的时候,能够预料的中国火力,至多是反坦克导弹和无后坐力炮。

帕斯阿德站在指挥部的一排监视器前,确认了敌人坦克攻到了跟前,通过安装在一些堡垒内的摄像机,他可以看到敌人坦克开火时的火光,看上去敌人坦克随时可能重进列城。

指挥部的气氛又有些不同起来,上将知道这里的部队,主要来自于第8山地师的直属炮兵旅,他们长期以来的任务并非对付坦克,不过这里的堡垒历经几十年修建,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即使敌人空军反复攻击了2个月,也没有伤筋动骨。

“呵呵,很高明的一次突击,”上将大声说道,故意将指挥部其余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不过,这座要塞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区区几个坦克连,冲一两次就没了。”

军官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是真的还是说说而已。

“列城一直是我们的要塞建设样板,正好试试敌人的攻坚。”上将自信地说道,他的自信多少起了作用,印度军官的神色渐渐平静起来。更有一些人,开始变得跃跃欲试起来。

“报告,敌人的攻击火力很分散,他们没太过靠近。我方暂时没有遭受损失。”

“中国指挥官在冒险,只要一点点失误,落进我们的火力范围内,他就完蛋了。”

“暂时敌人还在向北移动。”

“我看他们就是想用鸡蛋撞石头?”

唯一让上将遗憾的是地下通道被炸断了几条,这样调动反坦克导弹部队只能通过地面,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也不知道他们的无人机能不能监视到这一调动。

漫天大雪影响了双方的观察能力,但是坦克上的光学设备较之碉堡和战壕里的设备,毕竟要领先不少,于是第1连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发起攻击,而敌人恰好看不太清楚……实际上车长门也无法通过周视镜看清碉堡的射击孔,不过只需要看到大致碉堡的轮廓,还是可以判断出射击孔的大致位置,最多射击一两次,就可以将步兵杀伤弹送进去,巨大外八字的射击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