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 立体的战场(第2/3页)

贺凡可以看到,敌人停在了原地,纷纷卧倒。照明弹此起彼伏地从被法身,然后从空中落下来。3辆坦克在刺眼的火光照耀下,犹如天神下凡一般。它们转动炮塔,威视渺小的步兵,即使不开火也足够瓦解敌人的士气。一些敌人失去冷静,开始向冲进来的坦克开火,这些弹药大部分越过坦克,最后落到了对面的自己人头上,造成了一些误伤。

贺凡转动炮塔将最厚的装甲对准最大威胁的区域,他的坦克不停地被各种口径的自动武器击中,不时发出各种金属碰撞响声,不过那都构不成威胁。随后,06号车报告被一枚火箭弹击中,但是没有大碍。贺凡从潜望镜里望去,只见侧后06号车车体后方蹿火,好像是机油散热器被打中了,但是暂时速度不减,似乎问题不大。转眼间3辆坦克冲过了敌人松散的队形,到了后面。贺凡的穿插完成了,他需要掉过头来,展开一次真正收割。

从正面出动的中国军队,在另外2辆坦克的掩护下,也一直在向前推进。他们与之前后退的步兵合兵一处,开始投入反击。锡克联队中最迟钝的士兵也意识到了,形势逆转了,自己被合围在中间了。很快,交叉火力,就会将自己吞没这些印度兵固然比较勇武,但是如同其他步兵一样,很难承受腹背受敌的压力,即使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被两面夹击,还是严重地动摇了勇气。

空中的有一批战斗机接近,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引,他们仍然只能比较盲目地向叠木错克敌占山头投掷炸弹;但是这次投下的弹药有所不同,是一种非制导的低阻云爆弹。这种弹药在空气稀薄地区的实战使用还属于首次。根据理论,在高海拔地区引爆这种武器,能够造成的温压以及冲击波杀伤都不如海平面地区,但是消耗氧气的效能并不会减低,实际上制造持续缺氧区的时间更长。由于山顶地区敌人占据了中国军队修建的堡垒设施,使用这样的弹药可以更加有效地杀伤躲藏其中的软目标。

郑辉驾机在叠木错克山头以西盘旋,他并不负责投弹,而是作为警戒,随时等待着敌人的炮兵再次动手。之前所有的反击都失败了,事情颇为蹊跷,显然敌人的后撤是极为迅速的,盲目反击反击无法将其消灭。但是如果有一架飞机飞到他们头上,就可以精确地投下激光制导炸弹了。

其余2架负责投弹的歼击16还在山脊上磨蹭,他们已经第2遍飞过敌人头顶了,仍然没有投弹后座的飞行员太过谨慎,无法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在夜间,使用自动瞄准的水平投弹不太可行的,因为很难远距离上确认目标,索性这种弹药不需要太高的精度。

“团长,斯利那加西南出现了新的警戒雷达。”

后座武器制导员提醒道,郑辉看了一眼,是一部新的地雷。敌人总是在不停地更换警戒雷达,为了防止一部雷达开机时间过长,被截获位置挨卫星制导炸弹。

“他们学精了,制导雷达一直不漏面。”

“斯利那加至少有一部一直处于机动状态的S300。也许,另外还会有新的防空系统。”

“嗯,S300的软硬性能,我们总算是有底。但是如果新的系统,可是很麻烦。一切得从头开始。”

郑辉当然有些忌惮可能出现的新系统,暂时他只知道紫菀导弹的动力射程很远,也就是说其早期的弹道与S300可能大大不同,另外,就是其具备主动雷达制导能力。而这一项,就注定了其比S300更难对付。

在山区作战,对于S300的指挥员而言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地空区域充满了各种遮挡,又不可能在每一处凹凸不平的区域部署一部补盲雷达。这使得S300与战机对抗中,始终存在短板,战机只需在最后一刻躲到雷达视野外,逃脱即获胜利。但是主动雷达制导的武器是另一回事,多多少少可以弥补这样的短板,指挥官可以将制导雷达部署的尽量高,即使敌机躲进屏蔽区,导弹仍然可借由自己的雷达追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