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 平等的死亡(第2/3页)

印度第9师的指挥部,并没有随同其前锋部队一起突击,他们躲在了50公里外。梅内亚姆的参谋部在伊斯兰堡战役后,着手为师一级部队制定了一套刻板的行动原则,原则包括移动、宿营、运输,攻防的实施的基本方法,使之跨越了印度陆军惯常实施的战斗条令。这套规范的优越性在于,它完全按照与巴基斯坦主力部队的作战能力而量善定,它的缺点在于,无法应对中国军队。

其中规定对师一级指挥部的部署要求,是远离敌方师一级纵深火力的射程,这个距离划定为15公里。

哈拉亚少将并不是死脑筋的人,他对规范的执行更加保守,躲得更远。满打满算后,他决定躲到自己前锋后面30公里,推算距离敌人部署火炮的位置,大概能隔着个50公里左右,即使最强的155毫米榴弹炮发射的底部排气弹,也够不到这里。

下午3点钟,05式火炮在指挥车的统一指令下,慢慢竖起巨大的炮管,这种火炮的身管倍数和药室容积,决定了它的无可阻挡的威力。

按照指挥员的指令,它将要发射的弹药次序为2发火箭增程弹药和2发低阻力底部排起弹,这是计算机对目标距离以及气象条件加以运筹后,得到的最优方案,由于火箭增程弹的弹头威力稍小,发射速度慢,必须补充发射底部排气弹,才能达到同时落地的目的。

按照计算,各种弹药按照不同的弹道发射,在漫长的飞行后,大致可以在同一时间掉到敌人头上,而两个连的火炮,分配了任务,他们将分别向敌人指挥部和皮那卡火箭炮部队进行覆盖,在地人还没准备好前,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预期这轮炮击过后,即使无法消灭敌人全体指挥人员,造成的毁伤也足够瘫痪整个指挥通讯系统。唯一的问题是情报的准确,由于敌方火箭炮部队具备一定的机动能力,这是一个变数;这也是王镇北希望同时对这两个目标,展开打击的初衷。

根据料敌从宽的原则,部队在完成这样强度的射击后,将实施阵地转移,以防敌人根据炮兵侦察雷达的侦测数据,进行反击,尽管没有发现敌人的这个师,有什么可以反制的火力(预计其214毫米火箭会被第一轮打击摧毁);但是在这个师后方的印度边界内,有一些机动部署的,射程近150公里的普拉哈拉战术弹道导弹,空军暂时无法解决这个威胁。

这种使用固体燃料的导弹,是印度目前反应速度最快的战术导弹,当然这种威胁还只存在于理论上,记录在案的印度各种战术导弹部队的反击,反应时间没有低于1个小时的。如果敌人真的能够迅速利用其作出有效反击,林淮生还真的要对其刮目相看。

王镇北等待着炮兵部队的很快就要准备就绪,他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并不催促。后方巴基斯坦第一装甲师再次发来电报,和之前发来的电报内容一样,提醒他当心当面强敌,不要孤军冒进云云,看来他们还是很忌惮这支印度军队的那些荣誉称号。王镇北心里想,那就让大炮来决定你他妈到底算老几吧?

他下令开火,然后走出指挥车。

过了几秒钟,他可以看到前方火光闪闪,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10多秒钟后,隆隆的炮声才传过来,这期间,火炮又完成了第二,第三次射击。

下午3点05分,哈拉亚的指挥部外开始忙碌起来,现在是下午茶的时间。这是这支历史悠久的部队雷达不动的习惯,即使前方战斗就要打响,军官们也不能改变传统的作息制度,这算是一种英国式的沉着,这种沉着表现在对敌人的不屑一顾上,这也是这支因为压榨士兵,而恶名在外的部队,所保留的少数好传统。

师部的侍从在指挥部外

,摆放好了桌子和椅子,随后厨师搬来了咖啡、三明治和蛋糕,哈拉亚招呼指挥部人员离开地图,来享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