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8/9页)

约尼说,侦察营士兵要比恐怖分子优秀,所以只要每个人按照规定行事并且随机应变,他们可以很快制服敌人。这表达了他对士兵们按计划完成使命的绝对信心。他再次强调,对突击队来说,首要的关注点就是尽快地接近恐怖分子并消灭对他们有威胁的人员。他说,突击过程中会有人受伤,但没有人会停下来照顾他们。第一要务就是找到人质。只有在恐怖分子被消灭之后,伤员才可能得到救治。

“约尼的讲话简明扼要并且切中要害,”施洛莫说。“他的指令就是,每个人根据行动目标灵活应对不同形势,这正是每个士兵需要听到的……它让事情恰到好处。当你把无数的细节在一天之内灌输给某个人的时候,就会产生混淆。这个时候,有个人过来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讲明白了。”

最后,他简单地提及了行动的意义——“那些触动心灵的言语”,约哈伊这样描述它们,可以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得到重现:关键是不能向恐怖分子妥协,他说。以色列还有以色列的国防军,有义务不向这样的敲诈和勒索屈服,即使这意味着他们现在必须要远离国界实施反击。他总结说,这次行动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一切都取决于他们;整个国家也在指望着他们。

“我记得在通报会上,曾被他的口才所折服,”阿米尔说。“他的话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你无法想象还有比这更好的行动前的通报会。”

“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次演讲,”穆吉所属部队的一位士兵说。“他给我们的信心就是,他一定会成功。他的领导才能和个人素质对我们的影响简直是超乎想象。”

通报会结束的时候,丹尼·达刚和其他人一样走到约尼面前,瞥了一眼他拿着的航站楼的新照片。“我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他一言不发,只是点点头,表示一切都会顺利。这让我感觉很好。”

欧姆也在通报会后找到约尼。他的装甲车被安排在米格战机和军事基地的旁边,然后他想知道对乌干达军队是先发制人还是伺机而动。欧姆对此不太确定,因为他记得装甲兵的开火命令在过去的24小时变更了好几次。“他明确地告诉我,我们可以先开火。但不要太猛烈,要适可而止。”而对米格战机开火的问题,约尼说,原则上他可以自行决断,但最后还是要等他的批准。无论如何,要在完全解除区域内的乌干达军队的威胁之后,并且被告知无需援助其他地点的时候,欧姆才可以对米格采取行动。

约尼给了塔米尔一张机场照片和一张乌干达地图,因为部队有可能经陆路撤退。“把它们收好了,以防我们有需要。”他说。

这在所有的航空照片中属于一张旧航站楼的特写镜头,显示出大楼外面或顶部没有大量的乌干达安全部队。上面也标示了两个遮阳棚,一个通往大厅的第二个入口,而另一个通往小厅的入口。分配给穆吉所属部队的大厅第一个入口没有遮阳棚。

一些士兵又来到另一个机库听取肖姆龙的报告。他说,大屠杀过去31年后,有人再一次妄图“选择”犹太人实施杀戮。参与行动的士兵有义务充当以色列国防军的远征军,以防历史重演。

穆吉回忆,在约尼的通报会之后,他和约尼停下来对一些与行动相关的细节进行了几分钟的讨论。突然,穆吉注意到肖姆龙正站在那里跟部队的其他人训话。他不知道早前就有人来叫侦察营的士兵去听肖姆龙的通报会,于是感觉有一点生气。他对约尼说:“这叫什么事儿。他们忘了谁才是主力部队。他们跟除了我们之外的所有人训话。怎么没有人理睬我们?”

“不,没关系,”约尼说。“他派人来叫过我们,但是我们自己在开会。所以,他也就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