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爆炸的回音(第2/3页)

“是,中校同志,”克鲁索夫说道,“我就照您说的去办,试试看能不能在明天给您一个回音。”

“我不是要你试试看,是要你做到,巴威尔。”夏布里柯夫对他说道,就像是学校老师要求一位表现不好的学生做功课一样。

“已经开始进行了。”张汉三告诉总理。

“我相信这一次比前两次顺利多了。”总理冷冷地答道。这一次行动的风险比上两次都大;前两次的行动分别是日本想要大幅度改变环太平洋地区的均势,以及伊朗人打算在苏联的废墟上建立起全新的国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没有做什么事——只不过是在幕后略加鼓励而已。然而这次冒险,可就全然不同。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事,就不能期望不劳而获,对不对?

“我——我们以前的运气不太好。”

“也许吧。”总里边翻阅文件,便缓缓点头。

张汉三觉得心头的寒意更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向来以冷漠著称,而他却一直对总理怀有几分亲切感。张是少数几个总理还会考虑他的意见的人,而今天总理也同样注意到他的意见,但口气依旧不参杂任何私人情感。

“我们既没有曝光,也没有损失什么。”张继续说道。

总理头也不抬地说道:“除了台北现在有了美国大使馆之外。”而且双方还正在商议签订协防条约,让美国海军部署在台湾,并定期舰艇互访,甚至还可能建立永久的基地(当然完全用台湾的钱)。而美国人可以一脸无辜地说,这只是为了要取代之前设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在美国重新与台湾建立全面外交关系后,台湾的经济就开始爆炸性增长,来自全球各地的资金大量涌入。如果不是美国改变了态度,这些资金中有一大部分是要投资到中国的。

但是美国的雷恩总统一意孤行。虽说美国的国务卿,那个叫艾德勒的家伙,对雷恩愚蠢的决定采取支持的态度,但是雷恩的决定却跟华盛顿当局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建言完全相反。

张的心头又是一凉,之前的两个行动都几乎是按照他的计划进行的,不是吗?

不论哪个行动,最后他的国家都没有任何损失——上回他们确实损失了几架战斗机,不过那些飞机和飞行员本来就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坠毁。再说在上次的台湾事件中,中国表现德非常有责任感,允许艾德勒国务卿直飞北京以及那个位于台湾海峡对岸、与中国渐行渐远的省份。这种做法好像是在给予对方一种合法性——显然那是中国所不愿意见到的,但却协助美国人之行了和平任务,也因此让美国人觉得中国人还是可以理喻的……但是,为什么雷恩还是要这么做呢? 难道他猜到了张的打算?那也是有可能的,但更有可能的是有人泄漏了机密。某个线民,某个接近共和国政治权力核心的间谍。反情报部门已经在调查这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几个人见过,并且从张心中和他办公室里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内容,这些人被询问过,而技术人员也检查过电话线和他办公室里的每一道墙。难道是张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成?绝不会!就算是总理也这么认为……。接下来张便思考着他和中央委员会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再好一点,因为太多委员认为张是个冒险分子,让不该听到他话的人听了太多的东西。其实,在一个人的背后说三道四是很简单的事,而且,如果他的政策成功的话,他们仍然可以欣然擷取成果;要是出了什么差错,他们也可以轻易地与他划清界限。好吧,以上的情况就是当他攀上国家的决策核心之后所要面对的危险。

“如果我们想要击溃台湾,除非使用核武器,但这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和可观的资源来做必要的准备,不过这么做的风险还是远高于将获得的利益。最好的情况是祖国的经济成长及其成功,让台湾回头来求我们让他们重返家门。在怎么说,他们都算不上是强大的敌人,而且在世界舞台上也几乎谈不上有什么地位。”但是,为了某种原因,他们在总理心目中却是个特别讨厌的角色,张提醒自己,那就像一个人特有的过敏症,会让你敏感的皮肤既痒又起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