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2/8页)

关于金门战役的失败,野司首长一致认为,此役除了指挥失误,部队缺乏越海登陆的科学知识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北方兵不适应亚热带丛林作战,无法利用亚热带丛林和敌人周旋。据野司情报部门的了解,金门岛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区,遍布着茂密葱绿的亚热带丛林,金门战役结束后,不少被打散的战士进入了丛林,准备开展游击战,由于缺乏野外生存能力,无一不被险恶的亚热带丛林吞噬了。

金门战役失败后,A兵团从首长到战士无不感到奇耻大辱。部队自从渡过长江后,三野六十万大军横扫苏浙闽诸省,所向披靡,无坚不摧。谁料想一个仅120平方公里的小岛,竞使八千骁勇善战的健儿血染沙。此仇不报,怕是要玷污三野一世英名。

此刻部队上下憋着一股劲,展开了海上练兵和丛林战训练。总参请来两个苏联军事顾问,担任攻金部队丛林战训练教官。两个人都是上校军衔,来自苏军阿尔法特种部队,二战时期曾在地中海沿岸和巴尔干丛林中进行过游击战,是丛林战专家。

发动的金门战役中考虑到岛上没有党组织,没有群众基础,登陆部队全靠自我生存能力进行孤军奋战。因此,野外生存、特种兵分队这些陌生的名词摆在这支刚刚脱离小米加步枪的军队面前。李云龙师的四个主力团奉命开进山高林密的闽南天湖山,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开始了秘密的丛林战模拟训练。两个苏军特种兵上校确实非同凡响,相貌令人望而生畏。瓦西里上校身高两米,亚麻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里两只灰色的眼睛向外凸着,闪动着冷酷的光泽,典型的斯拉夫人种的脸庞上肌肉的纹路向两侧横出,显得极为狰狞。

这是个外高加索人,身上遗传了太多的鞑靼人剽悍、凶狠的性格。而罗布霍夫上校是个顿河草原的哥萨克,身高1.9米,留着布琼尼式的小胡子。面部肌肉僵硬,永远毫无表情,不会发笑。这位上校似乎对冷兵器更感兴趣,这出于顿河汉子们对马刀、匕首喜爱的传统,他第一次带战士们走进丛林就随随便便露了一手,谁也没看见他怎样抽出的匕首,只见他右手轻轻一动,一道白光出手,战士们发现十米外的树上,一条草绳粗的蛇已被匕首首牢牢钉住脑袋,一个战士费了好大劲才拔出巴首,因为巳首插入枝干深达2/3。连李云龙看了都一楞,真他娘的天外有天,这手绝活有点像中国的内家功夫,出手看似柔和其实力道极猛。

总参来的俄语翻译告诉李云龙,瓦西里上校负责部队的野外生存训练,他喜欢别人称呼他的绰号高加索之狼,简而称之,就叫他老狼吧。开第一课时,老狼通过翻译告诉大家:在丛林生存,必须学会吃,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你们中国人应该适应很快。因为你们有灿烂的食文化,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无所不吃。来中国之前我仔细查过资料,还没有发现中国人不吃什么,除非是吃不着或吃了就要死人,因此我得出结论,中国人是天生的野外生存专家……老狼的话引起战士们一阵笑声。……所不同的,是你们不管吃什么都要弄熟了,煎炸煮烙炒,花样很多,是不是?还特别重视味道,而我们现在需要学习的是生吃,不要考虑味道,因为味道无非是骗舌头的。

接着老狼开出了食谱。李云龙一看就傻了,毒蛇、蝙蝠、蚂蚁、蝴蝶、蝎子、蜘蛛、蚯蚓……这属于高蛋白类。而树皮、野菜、野果、菌类则算是对维生素进行必要的补充了。老狼亲自做示范,他连撕带扯的啃食了一只蝙蝠,吃完还有滋有味地舔着沾满鲜血的手指,似乎回味无穷。

战士们看得目瞪口呆,谁也不敢动。老狼催促了几遍,见无人响应便发起怒来:怎么?不吃?好,就这么点胆量还想当特种兵?还想打金门?做梦去吧。老狼咆哮着。李云龙没被人训斥过,他的火也上来了,他一把抓起一条青蛇,剁去脑袋剥了皮,像啃甘蔗一样一口一截地嚼起来,他使劲忍住恶心,若无其事地对战士们说:都尝尝,味道不错,他娘的,为咱们师再攻金门,命都不要了,还伯吃这玩艺儿?吃!大家比着吃。战士们见师长都带头吃了,便横下心来一拥而上,抓起这些乱七八糟的丛林生物连撕带咬,弄得满嘴血淋淋的。比着吃呀同志哥,你吃了一只蝙蝠,好!老子奉陪,来他十条蚯蚓外加两个蝎子,把眼闭上,就当是吃海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