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板门店论战(上)(第2/3页)

就是在一九五零年的十二月七日,陆战一师全线撤退的时候,那一支神出鬼没,编制最多也就是一个连的部队,竟然再次强行突击有一个连陆战队军人防守的水门桥,并成功第三次炸断了水门桥。

当陆战一师接到遇袭报告,立刻派出先遣部队支援水门桥,试图保住他们撤退的生死大干线时,先遣部队遭遇了中国军人以高精确狙击为手段的层层狙击,一个营的部队,还没有到达水门桥,士官以上的军官,就被全员狙击阵亡,只能重新撤回师部。

到了十二月八日,陆战一师先遣部队终于占领了水门桥,并在那里看到了驻守水门桥的那个连长被全歼的惨相。就是因为水门桥被第三次炸断,陆战一师被迫停下来转身迎击中国军队的进攻,同时他们的工兵部队又在原来的位置上,重新架起了一座钢架桥。就是在陆战一师主力部队的眼皮子底下,就是在这种绝不可能的情况下,那支神出鬼没的小股精锐部队,竟然……第四次炸断了水门桥!

面对这样一支实在另人太过于头痛的小股部队不间断骚扰,史密斯师长发了狠心,直接要求空军部队,通过空投的方式,空投了八套M2型车辙组件,顺利的在一处断崖上,重新架起了一座可以承载五十吨重量的钢架桥。

每次想到这里,史密斯师长的心里,都会不由自主的涌起一股后怕。

如果不是中国军队错误的估计了美国军方的工业能力,不知道美国军方在水门桥被彻底炸断的情况下,连续给陆战一师空投了八座M2型车辙组件,让工兵顺利的在断岸上重新架起一座可以承载五十吨重量,能够让任何一种战车通行的钢架桥;如果不是中国军队因为后勤补给问题,攻势到后期开始放缓,如果不是拥有占据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掩护,陆战一师已经在朝鲜战场上全军覆没。

真的是那样的话,又有谁能想到,陆战一师成功突破了中国军队二十六军、二十七军的两面夹击,借助空军力量,打开了有六个师层层狙击的通路,却仅仅因为一支成员数量没有超过一个连的精锐部队,而马失前蹄?!

还好这样的结果没有发生,否则的话,无论是对陆战一师,对史密斯本人,还是对美国来说,都太讽刺一点了吧?

面对史密斯师长的请求,中国军方终于做出了回应: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七日晚上十点钟,也就是在双方协议正式停火的时间,史密斯师长和他要求见面的两位指挥官,在板门店这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地方,进行一次会面。

到了那个时候,这三位曾经在战场上曾经舍生忘死反复厮杀的指挥官,纵然不是朋友,至少……他们也不再是敌人了。

得到上级通知的史密斯师长,早早的来到了板门店。这位已经六十岁,发梢上已经染上了一层银白,腰杆却依然挺得犹如一杆标枪的老军人,并没有走进各国代表,曾经在里面争论不休了整整两年时间的会议室,而是静静的站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用平淡而深沉的目光,看着他脚下这片异国的土地。

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美国的军人,第一次没有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就在谈判桌上签下了停战协定;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上千名陆战一师的孩子,永远的闭上了自己的双眼;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一向战无不胜的美国军人,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一个错误的时间,面对了一个错误的敌人。

史密斯师长就这样迎着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静静凝望着这片承载了太多鲜血与硝烟的大地,直到黑暗的天幕笼罩了整个大地,直到他的身后,传来了一阵沙沙的脚步声。史密斯师长霍然回头,在两名充当翻译的低级军官带领下,两个中国军人,迎着史密斯师长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