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凑够一撮人马上走(第4/13页)

苏联空军的活动变得积极起来,从6月17日起,他们出动机群进行轰炸,日军囤积在前线的五百桶汽油以及大量的粮秣均被炸起火,给第二十三师团造成很大损失。

这些天里,第二十三师团长小松原一直在对苏军进行侦察,根据苏军不断增兵以及活动频繁的迹象,他认为这是苏蒙军对日军发动进攻的前兆。

要不要打?第一次诺蒙坎战役,第二十三师团是吃了亏,可是关东军司令部也说了,那是兵力不足的缘故。如果这次能引起老大们的重视,一拥而上,没准还能一雪前耻呢。

关键是凑够一撮人马上走,至于前面是红灯还是绿灯,有什么关系呢?

1939年6月19日晨,小松原向关东军司令部发报,说给苏军以“严惩”的时机到了,事不宜迟,应及早发动进攻。

植田司令官接到电报,即刻召集作战课的参谋们进行讨论。大部分参谋都提到了天津租界谈判,所谓天津租界谈判,是日本向英国租界当局施加压力,要求禁止租界内部的法币流通,以便进一步封锁和打击中国的抗战经济。

作战课长寺田雅雄大佐说:“在处理支那事变(即侵华战争)时,最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如何对待英国。如果这个时候与苏联发生纠纷,会使军部受到牵制,从而影响英国问题的解决。”

寺田老成持重,他用一种审慎的口气表示:“诺蒙坎问题要解决,但是否选在英国问题处理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家意下如何?”

参谋们交头接耳,都认为课长说得对,在这个敏感时刻,不应再喧宾夺主,对苏作战确实应当慎重才是。

“三谋参谋”辻政信一听就来了气:“你们知不知道我们关东军的传统是什么?不言而行!”

植田谦吉,第十三任关东军司令官,一个长着花岗岩脑袋的老家伙。深陷诺蒙坎这件事,也真不知道是辻政信把他带到了沟里,还是他跟辻参谋一起跑进了沟里。

在辻政信看来,谈判可不是光靠嘴巴就占上风的,靠的还是实力,如果这次关东军能够“不言而行”,对苏蒙军发动突然打击,就可以提高日军的国际威望,到时准保能把谈判桌前的英国人吓得面无人色,还有什么谈不成的?

他针锋相对地质问寺田:“如果在诺蒙坎坐视敌人的挑战而不顾,必将发生第二、第三次诺蒙坎事件,甚至有可能发生全面冲突!”

按照辻政信的说法,只要日方一强硬,就能挫败对方的战斗意志,他却没有反过来认真想一想,假使苏联更加强硬地反扑过来又怎么办?这不是更有可能发生全面冲突吗?

可是辻政信一番没有多少逻辑可言的论调,还是博得了满场彩。作战主任服部卓四郎第一个起身叫好,其他参谋也都迅速转变了立场,最后连寺田本人都推翻了自己的见解。

寺田原来所持的是“自重论”,辻政信是“强硬论”,就跟原来的不扩大论和扩大论一样,是非对错在这里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表现得更强硬更有气势。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也就是“越‘左’越好”,哪怕是“左”到离谱的地步。

在“左”的高调面前,几场所有类似的场合,都会由辻政信这样毫无自知之明的逞强莽撞之辈控制局势,慎重论者则会被视为怯懦而抬不起头来,先前连满腹经纶的石原都挨了一刀,更不用说寺田了。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所有参谋里面,包括寺田在内,都没有作战的实践经验,就算是一般的参谋工作,经验也不及辻政信,所以根本回答不了辻政信的质问。

强硬论统一了会议基调,也帮助与会的植田和矶谷下定了决心。

接着起草作战方案,第二十三师团遭到“罢免”。参谋们异口同声,认为第一次诺蒙坎战役中的不尽如人意,与第二十三师团的素质有关,这个组建不久的师团从作战指挥到部队士气,都存在问题,以这样的状态与苏军作战,很难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