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第2/2页)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瓜岛战役算是用时最长的一个,地面上的战争一共拖了六个月之久,但到战役后期胜负就已确定,日军其实是在做着无谓的伤亡。担任瓜岛防空部队总指挥官的中村榛三中佐记录下了部下临死前的心声:“现在我很高兴为国捐躯,这本来是男子汉平生的愿望,没有可悔恨的。可是,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战争呢?这是一场完全超越战场常识,世上不应该有的悲惨战争!”

瓜岛战役由“所罗门争夺战”演变成“所罗门消耗战”,后来又升级为“所罗门吸血战”,日军原先军事上的优势完全被磨钝了,随之而来,失败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多次指挥“东京快车”的田中赖三说:“毫无疑问,随着争夺瓜岛之战的结束,日本失败的命运已是在劫难逃。”

身处后方的渊田美津雄也禁不住哀叹:“战争前途本来一清二楚,但又不能不打……奇迹始终没有出现。”

军事史学家称瓜岛战役是“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让苏军获得大翻身一样,美军同样凭借瓜岛战役夺取了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主动权,从此便出现了美攻日守的总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瓜岛战役让太平洋战争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瓜岛战役中被俘的日军。日本人在瓜岛花了老鼻子钱,结果在把本钱全都赔进去后,只做了一个空头好梦,这笔投资的性价比真不是一般的低

为了争夺瓜岛,美日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美军有60000人参战,阵亡1600人,4200人受伤。前后登陆瓜岛的日军共有36000人,阵亡及失踪14000人,病死9000人,被俘1000人。这些数字,尚不包括盟军和日军在支援作战中损失掉的海空军人员。

对于参与瓜岛战役的美军来说,瓜岛已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种感觉,伴随这种感觉的,是海面上殊死的激战,是丛林中残酷的厮杀,是围绕山岭此起彼伏的缠斗。

战争给许多身临其境者的记忆打上了烙印,让他们即便在和平年代,耳边也常常会响起子弹凄厉惊悚的啸叫,炮弹震耳欲聋的爆炸,以及战友临死前的呻吟和呼号。

地狱门之役结束后,大兵莱基曾和战友结伴去岛上的美军墓地扫墓。军人墓与平民墓不同,人们会把圆圆的铜制子弹头压到地里,排出墓主人的名字,每座墓前的十字架上面都会钉一个阵亡士兵的军籍号码牌,一些十字架还会挂一只饭盒,饭盒上刻的是属于士兵的墓志铭。

墓志铭言简意赅,可以看出每个士兵的生前个性,比如,“他是一名真正的海军陆战队员”,“他是个大个子,他有着宽广的心胸”,“越是艰难他越是高兴”。

有的墓志铭是诗文,这种诗文大概也只有美国大兵才能写得出来:“他进入天国后,会对圣彼得说,又有一名陆战队员向您报道,长官,我在地狱服役期满!”

当莱基将目光从墓地移开时,他看到了远处的平原和山丘。同来的战友发了一句感慨:“空地还很多啊。”

“那是肯定的。”莱基回应道。

现在,瓜岛墓园的空地不会再无限延伸了,但是在其他地方,在太平洋战场的更多角落,类似的墓志铭还在继续书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