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口数量(第2/3页)

如果光看这些战争史实的话,有人就会认为这种后备力量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然而这一点还有欠考虑。前面提到过的那些军事打击都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指挥的,并且把战略眼光直接对准了对方的心脏。除了这些以外,战败的一方总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劣势而士气低落,因而团队精神与国家的荣誉感也是极其重要的。在乌尔姆一役后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3万奥地利军队一枪未发便放下武器投降。所以,之前的这段历史就是一部法国高唱凯歌而奥地利不断失败的历史。在不断受挫之后,发生了特拉法尔加海战。再往前追溯,则是联合舰队里西班牙人在圣文森特和法国人在尼罗河的战争,这些都距离我们非常近。这些打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毁灭性的,终结性的,除了吉纳的情况。在吉纳战争中,双方实力相差太过悬殊,所以这些原则用在它身上并不适合。

到了现在,英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国家,在蒸汽时代,它依旧保持着这种优势。法国和英国是全世界拥有最强大海洋军事实力的两个国家,那么到底谁更加强大呢?这个还有待考察。实际上,英国和法国无论是在海上力量方面,还是国内物质方面,都算得上是不相伯仲。如果一旦发生冲突,仅仅是人员和战备准备方面的差别能导致一场战斗或者一次战役后力量发生较大的变化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预备力量将要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有组织的后备力量,其次是海洋性人口的储备、机械技巧的储备、财富的储备,这些都将发挥作用。我们现在似乎已经忘记了英国在机械制造方面的绝对领先地位,这种优势使得它能够轻易地组织一批由机械工人组成的后备力量,在商业受到侵袭的时候,多下来的船员和机械工人将投身到武装舰船上去。

后备力量究竟能不能发挥作用,我们可以总结成:在现代的战争条件下,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如果一方败北的话,会不会因为这一次战役的失利使得整个战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在海洋战争中得到答案。至于普鲁士对于奥地利,德意志对于法兰西的胜利,都是强国战胜一个弱国的胜利,且不管是什么因素导致它的软弱。在时间跨度极大的普莱文之战中,如果土耳其拥有可观的后备力量的话,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将会是怎么样的呢?

不可否认,时间是在战争中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即使这个国家没有花大把的精力在军事上,它的人民也不赞成花昂贵的军费来建立规模庞大的海军,但只要有一定的时间形成一支可观的军事力量,那么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唤醒民众的卫国精神和才智,将它转化为战争的动力。如果现有的军事力量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能够固守,这个国家就可以依靠本国的自然资源——人民的数量、国家财富,以及各种本国的优势来反击侵略者。如果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在瞬间土崩瓦解,那么即使它的自然条件雄厚,也摆脱不了遭受屈辱的命运。如果它的敌人足够聪明,还会让它承担战争赔款,那这个国家翻身的机会就很渺茫了。在各种小规模的战争中,我们总是重复听见这样的话:“如果某某能够再坚持一下,这里便能够获救了,或者说那里就可以成功了。”还有我们常在病房里听说:“要是这个病人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那他的病将会出现转机的。”

在某种角度上看,英国和荷兰都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如果说能够侥幸躲过这场灾难的话,它将什么都不会损失。荷兰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德维特写到:“在和平时期,荷兰人害怕跟别的国家闹翻,所以不会让自己的军事力量变得强大起来。荷兰人就是这样,他们的性格缺点是,除非战争到了眼前,不然他们绝不会心甘情愿地把钱花在国防上的。我每天都在跟这帮人打交道,他们往往在该省钱的地方大肆浪费,而在该花钱的地方却惜钱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