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英美重新联合的可能(第2/3页)

如果我国人民对于海洋的认识不发生变化,他们就不会承认海洋是决定我国繁荣及历史走向的最重要因素。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也关系着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迄今为止,人类的命运是由欧美文明指引着,那欧洲和美国文明到底是怎样的呢?它就是沙漠中的绿洲,被许多的内部矛盾所分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组织的力量。欧洲的这种力量一方面用来对付外部的侵犯,另一方面处理自身内部矛盾。对于后者,我们不时提出警告,他们不能视而不见。但是,我们却很少去注意外部力量对我们的威胁,也没有意识到武力对于保有我们的文明是多么重要。

随着迦太基的败落,罗马成为了地中海的主宰者。在罗马的统治下,逐渐实现了和平;但是,我们今天的战火和纷争又将它击得粉碎。那时候,地中海国家的冲突逐渐减弱,物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兵器却被人们抛到了脑后。在高卢和日耳曼战事中,恺撒修建了一条外围樊篱,它存在了几百年;当与它相伴的铁骨豪情退化成对舒适安逸的追求时,它的死亡期限也就不远了。

上述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又是否能够希望有着长久的和平稳定,商业贸易顺利发展,生活中没有艰难困苦,这是我们追求的梦想还是可以得到的现实?未来是否会实现无法预料,但现在无法成真却是可以肯定的。就如今的局势而言,国家间的争夺不可避免,在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中,武夫精神、尚武之气绝对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凭借它们就可以对付外部或者内部的破坏力量。

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成为海军强国的事实都不能保证世界的普遍和平,即使未来可能发生的英国和美国诚挚的合作同样不能保证。因为整个世界的美好前景不是基于普遍的和睦,也不是对和平的憧憬,而是在利益的竞争中,在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在每个人努力满足自己要求的奋斗中。在这种特殊的斗争中,巨大的国家利益和觉醒的民族精神将引导美国发挥应有的作用,抛弃不再符合现今局势的孤立政策,并且逐渐意识到,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美国有必要在欧洲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国的太平洋地区和英国的太平洋殖民地都感受到了来自中亚和东亚的威胁,他们向太平洋的进发表明,他们可能会沿陆西进,甚至会跨海东行。不过,我没有研究过他们运动的细节,也许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出现,但当今的局势却潜藏着发生的可能性,我们仅有的屏障是尚武精神。不管何时何地,海权的作用都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我国成为向海权提供动力的前沿地带之一。

为了我们未来的目标,现在就要采取行动,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借助海洋运输和海上力量控制海洋就可以影响世界的发展进程,因为陆地带来的财富永远比不上海洋,它也没有海洋那样便利的交通。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交通媒介,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像过去那样独霸海洋,只能通过竞争的方式争取对海洋的控制,甚至可能会动用武力来争夺海权。对海权的争夺会使所有的国家处于高度的警戒状态,会激发出对于目标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力争上游的品质,这正是国家力量的源泉。这个社会的一致性不是各种情况的简单雷同,而是有着共同标准的道义精神和思维模式。

虽然欧洲国家有着很多共同的东西,但它们的不同却将它们分成一个个的集团。当这些集团在地理上的位置相邻近时,它们就像同级的磁铁相互排斥,只能看到政治上的分歧,把共同之处抛诸脑后了。如果距离相对比较远,由于接触较少就不会产生这种情况,就像美国和英国的情形,共同的传统和共同的思维可能产生相同的政治理想,这种理想将被政治联合所发扬光大,后者所依靠的是自然的亲情和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所谓的条约规定。假如存在合作精神,一个民族就会提供各种条件促使精神发挥作用,而英美两国也会找到合适的方法维护它们在海洋上的共同利益。如果英国和美国真的实现了联盟,这可能是大众期盼的结果,而非政治家手腕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