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如何准备海战(第4/4页)

欧洲国家负责提高军事效能工作的人士一直为了人员方面的问题伤脑筋,他们找到的解决办法是把生产部门的一部分人调往军事部门,并尽力在两个部门间寻求平衡。但是,这一点很难做到,有时倾向这边,有时又会偏向那边,从而造成经济学家抱怨生产者不断减少,而军事当局则认为国家武装力量不足。为了满足双方的要求,实行了预备役制度,就是让服完现役的人转入预备役,每年只需花费一段时间复习以前的技能,其余的时间用来过普通的生活。

因为在和平时期使一支力量强大的海军保持满额是不必要的,尤其它的力量远远超过可能的最大敌手时,假如非要这样做,就只是浪费了人力、物力而已。这时,预备役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它一方面为战争的爆发做准备,另一方面是平时不消耗国家的物资。而预备役力量和现役力量的比例问题,与长期服役和短期服役有密切的联系。在长期服役制度下,预备役人数比较少,他们的素质比较高;而在短期服役制度下,人们一开始接受培训,很快就转入预备役,从而造成他们的素质较低,但人数偏多。因此,有些人认为这两种制度均有明显的缺点,长期服役制的人员不足,而短期服役制人员的素质不达标。

长期服役在逻辑上是自愿兵役制的结果。假如是否服役完全由个人决定,可能出现终生从军的情况,尤其存在激励机制时;倘若服役是强制性的,人们又会从心里厌烦它,在服役期满后很少有人愿意延长服役期。通常情况下,长期服役制和预备役导致的结果是常备力量比较强大。

美国和英国实行的是自愿兵役制,因为它们更看重服役的延续性。假如一个水兵服役了很长的时间,他的技术是毋庸置疑的,此时,若他选择继续服役,他的技术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持;倘若他离开了军队,若干年内他也会是一个合格的预备役人员。但是,现役时间的长短可以决定预备役人员的素质,服役时间越长,退役转入预备役后的素质就会相应的越高,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就会越大。

美国和加拿大、墨西哥有着两条陆上边界。墨西哥的军事力量绝对比不过美国;至于加拿大,它的宗主国英国在此有一支陆军力量。但是,它的数量和规模使得它不能发起主动进攻,除非针对的是没有强大陆军驻守的偏远地区。如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可能在海洋和陆地同时具有支配地位,而英国的首选目标是海洋,它的海军力量一直比陆军力量要强大,所以,英国不可能用它有限的陆军力量来对付我们美国。

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海军的装备建设,如今我们的任务是培养足够多的高技术、高素质的人员来使用这些装备,这将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是因为把一个一无所知的新兵训练成拥有高技能的战士要消耗很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则是我国实行的是自愿兵役制,不可能把训练出来的所有人员都收为己用。因此,为了实现原有的目标,就需要保持一支规模较大的常备力量。根据装备的力量来确定人数,再依据某些原则,在现役人员和预备役人员中选出所需人数。笔者认为,预备役力量的比重应该相对较小,尤其海军更是如此。因为人员的高素质要依靠服役来保持,过分依赖数量多、素质低的预备役只会导致消极的结果,他们只能发挥减压的作用,不能成为主干力量。

美国最佳的作战区域是海上,我们只要随时做好海战的准备——既准备好迎击来自海上的进攻,又准备好发动海上攻势,就可以应付各种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