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狱般的撤军(第5/5页)

战斗结束了,当阿明的尸体被士兵们抬来给希尔·阿里看时,胜利的喜悦让他说话的嗓门也格外高了。他大声叫道:扔掉这条死狗,让我的儿子来向我祝贺胜利!他的侍从不敢把他儿子也被打死的消息告诉他,只是默默地把尸体抬来了。他又大声叫道:那条死狗又是谁?当发现抬来的原来是自己的儿子时,他万分悲痛,立即撕碎了身穿的长袍,并往自己头上撒土。

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让希尔·阿里疯疯癫癫,不断呼唤着自己爱子的名字,重复说自己是“儿子致死的罪人”。眼见希尔·阿里陷入精神失常的状态,阿富汗国内战乱再起。他的侄子、多斯特·穆罕默德的长孙阿卜杜尔·拉赫曼率军占领喀布尔,立自己的另一位叔叔阿兹姆为国王。1869年,希尔·阿里重新振作起来,得到英国的武器和金钱援助,推翻了阿兹姆,赶走了阿卜杜尔·拉赫曼,重登国王宝座。

希尔·阿里颇有远见卓识,他创建了阿富汗正规军,建立了翻译局,将西方的英文军事著作翻译成普什图文,用货币税替代了土地税中的实物税,修缮道路,开办邮政业务,印制邮票,设立长老会议,为公共福利事务提供咨询,甚至还于1873年创办了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份报纸,波斯文报纸《旭日》。由于内乱和外患,希尔·阿里的计划未能完全实现。尽管如此,希尔·阿里依然堪称阿富汗近代化的先驱人物。

王位继承问题,同样是希尔·阿里的败笔。希尔·阿里的儿子亚库布几次强迫父王承认自己为王储,均未果。1870年9月,眼见继位无望的亚库布带着自己的小兄弟阿尤布逃出喀布尔,进入波斯所属的锡斯坦。亚库布在给父王的信中写道:“由于生命受到压抑,我出逃了。看在安拉和先知的面上,别打扰我。我是不顾一切的,即便你来,你从我这里也得不到什么好处。”积蓄了力量后,亚库布从波斯出兵,于1871年5月攻下了赫拉特。希尔·阿里只得任命亚库布为赫拉特总督,又给他捎去口信:“我已经有了退位的想法,而且已经摆脱了世俗的事务。根据我自己的旨意,特将统治权委托给你。”亚库布回复说:“我对我的过失早已恍然大悟,我已完全放弃了统治的念头,仅想侍奉陛下,以赎罪过。假使陛下杀了我或是将我囚禁起来,我在来世也将认为这是一个光荣。”但希尔·阿里还是将亚库布诱至喀布尔,加以软禁。1873年11月,希尔·阿里立自己的爱子阿卜杜拉·贾恩为王储。阿尤布举兵叛乱,企图营救亚库布,失败之后只得再度逃往波斯。

阿富汗内部动荡不宁,外部环境更日趋严峻。19世纪70年代,英俄两国在阿富汗南北两翼不断进行扩张,将势力边界向前推进到直接与阿富汗领土接壤,对阿富汗构成了新的直接威胁。尤其是俄国,几十年来相继吞并塔什干、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等地,将边界向南推进了8万多英里,领土一直扩张到阿富汗边界上。精神状态略加恢复的希尔·阿里打算借与英国人结盟制衡俄国。他几次与英国人谈判,希望建立防御同盟,均遭英国人拒绝。他明白,英国人并无帮助自己的诚意,目的只是为了控制阿富汗。特别是1876年英国占领阿富汗东南毗邻的重镇昆塔,希尔·阿里意识到:“英国人在我的官邸后门部署了岗哨,以便在我睡梦时破门而入。”

英国和俄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冲突,随着俄土战争的爆发而空前尖锐。英国认为,俄军兵临君士坦丁堡,关乎世界霸权的归属。英国不惜摆出与俄国一战的架势,俄国也积极备战,不相让步。俄国军方认为,印度是英国战略防御的薄弱环节,占领印度会给英国致命打击。按照俄军的计划,如果入侵印度,将从喀布尔、梅尔夫和克什米尔三路南下。为此,1878年5月,俄军在土耳其斯坦动员3万人,同时加快中亚道路的修建,并在阿姆河畔屯兵3万人。阿富汗的外部环境一时空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