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共和国的末日:一九三一-一九三三年(第2/25页)

施莱彻尔就是希望总理这样来行使职权。这样,在总统的有力控制下会出现一个有力的政府,毕竟(施莱彻尔这样认为)总统是经人民普选选出的,因此代表人民的意志,也得到陆军的支持。如果民主选出的国会不能提供一个稳定的政府,那就必须要由民主选出的总统来提供。施莱彻尔相信,大多数德国人所希望的,是一个能够毅然决然引导他们脱离绝望困境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勃鲁宁在九月间下令举行的选举表明,大多数德国人所希望的并不是这个。或者说,至少他们并不希望让一个施菜彻尔及其在陆军里和总统府中的友人所选择的那种政府来引导他们走出茫茫的绝境。

可以说,施莱彻尔犯了两个后患无穷的错误。由于选择勃鲁宁为总理,鼓励他靠总统紧急法令行使职权,他破坏了陆军在国家生活中的力量的基础——它的超然于政治的地位,放弃这种地位将导致它本身和德国的毁灭。其次,他对选民作了一个错误的估计。当一九三○年九月十四日有六百五十万选民投纳粹党的票时(两年前只有八十一万),这个热中于政治的将军觉得,他必须改弦易辙。到这一年年底,他已与刚从玻利维亚回来的罗姆以及格利戈尔·施特拉塞保持联系,这是纳粹党人与共和国中掌握政权的人之间的第一次重要的联系。在恰好两年之内,这种联系的发展结果,将导致阿道夫·希特勒达到他的目标和导致冯·施莱彻尔将军的倒台和最后的被刺。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在希特勒的外甥女儿情人吉莉·拉包尔自杀后三星期,他第一次得到兴登堡总统的接见。这次接见是忙着布置一个新的阴谋的施莱彻尔所安排的。这年秋天早些时候,他曾与希特勒会商,安排希特勒去见总理和总统。在他的心中和勃鲁宁的心中都一直在考虑,兴登堡七年任期在一九三二年春天届满时,应该怎么办。届时这位陆军元帅将达八十五岁高龄,而他头脑清醒的时候已越来越少了。但是,人人都很清楚,如果他不竞选连任的话,希特勒虽然从法律上来说不是德国公民,却很可能取得德国国籍,参加竞选,获得胜利,成为总统。

在这年夏天,颇有学者风度的总理对德国所处的绝境就在日夜忧思。他充分认识到,他的政府已经成了共和国最不得人心的一届政府。为了对付萧条,他除了压低物价以外也压低了薪水工资,对工商业、金融业、社会服务业实行了严厉的限制。不论纳粹党人和共产党人都叫他「饥饿总理」,但是他还是认为,他已经找到了一条出路,最后终能重新建立一个稳定的、自由的、繁荣的德国。他要设法同协约国谈判取消赔款,当时根据胡佛的延期偿付的决定,赔款本来已经暂时停付了。在下年举行的裁军会议上,他要设法使协约国履行它们在凡尔赛和约中的保证,把它们的军队裁减到德国的水平,否则就应该让德国公开实行一个起码的重整军备计划,而在实际上,在他的默许下,德国已经开始在秘密实行这个计划了。这样,和约的最后桎梏就可以卸除,德国将在大国中间作为平等的一员出现。这对共和国来说不仅是一件好事,而且也很可能——勃鲁宁这么想——在西方世界开辟一个充满信心的新纪元,结束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经济恐慌。而且这样就可以对纳粹党釜底抽薪,使它无计可施。

在国内方面,勃鲁宁也打算采取大胆行动,要争取除了共产党以外的各大政党的同意,对德国宪法作一番根本修改。他打算使霍亨佐伦王室复辟。即使能够说服兴登堡竞选连任,他年纪已这样大,也不可能期望活满七年任期。如果他在一两年后死去的话,希特勒仍旧有当选为总统的希望。为了要防止这一点,为了要确保国家元首一职的长久性和稳定性,勃鲁宁有这样一个打算:取消一九三二年的选举,由议会两院(即国会和参议院)的二/三多数表决将兴登堡的任期延长。在这一点做到以后,他就建议议会宣布实行君主政体,由总统摄政。总统死后,就由皇太子的一个儿子重登霍亨佐伦王室的宝座。这个行动也能使纳粹党人无计可施;事实上,勃鲁宁相信,这将意味着他们作为一种政治力量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