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第2/30页)

自从波兰人胆敢和希特勒对抗以来,希特勒一直在对国外人士和德国人民吹牛说谎、虚声恫吓。他给张伯伦的覆信就是集这种谎言与恫吓之大成的混合物。他说,德国并不想和大不列颠发生冲突。德国一直准备「以一个真正空前慷慨大度的建议为基础」同波兰人讨论但泽和走廊问题。但是英国对波兰的无条件的保证,只是鼓励波兰人「对居住在波兰境内的一百五十万日耳曼居民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迫害的浪潮」。他宣布,这样的「暴行对于受害者来说是可怕的,而对于德意志帝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则是不能容忍的」。德国将不再容忍这种暴行。

最后他谈到英国首相保证英国将信守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这一点,他用坚定的口吻告诉英国首相说,「这丝毫不能动摇德国政府捍卫德国利益的坚定意志——如果英国竟然发动进攻,它将发现德国是有准备而且有决心的」。

这次函件来往的结果如何呢?现在,希特勒从张伯伦那一方得到了一个庄严保证说,一旦德国进攻波兰,英国就要投入战争。而首相从元首方面得到的回答是:这不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但是,此后紧张的八天中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在八月二十三日那一天,他们两个人谁也不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对方的话已无转圜余地了。

希特勒尤其是这样。来自莫斯科的好消息使他大为振奋,他相信,尽管张伯伦刚刚写了那封信给他,在俄国转了向之后,英国一定会重新考虑是不是要履行对波兰的义务的问题,而在英国之后,法国也会重新考虑。因此,这位元首在八月二十三日傍晚当汉德逊飞返柏林的时候,决定了向波兰发动进攻的日期:八月二十六日,星期六,拂晓四点三十分。

「关于发动进攻的具体日期和时刻,将不再发布命令,」哈尔德将军在日记中写道,「一切都将按计划自动进行。」

但是这位陆军参谋总长没有说对。八月二十五日发生了两件事,使希特勒在他的部队按计划应当突破波兰国境之前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候从灾难的深渊边缘缩了回来。一件事发生在伦敦,另一件发生在罗马。

希特勒在八月二十四日回柏林欢迎了从莫斯科归来的里宾特洛甫,听取了关于俄国人方面的情况的第一手报告,然后在二十五日这天上午给墨索里尼发了一封信。这封信就他何以未能把他和苏联谈判的情况及时通知这位轴心伙伴的原因作了事后的解释。他说他「没有想到」谈判会进展得这样快,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他说,苏德条约「必须看成是轴心方面所能取得的最重大不过的收获」。

但是,这封已从缴获的文件中找到原件的信的真正目的,还在于先向这位意大利领袖打一个招呼,告诉他德国随时可能对波兰发动进攻。不过希特勒并没有把他所定的确切日期告诉他的盟友。他说,「波兰方面如果发生令人不可容忍的事件,我将立即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预言下一个小时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希特勒没有明确要求意大利给予援助。因为根据意德同盟条约,意大利自动给予援助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他在信中仅表示希望获得意大利的谅解。虽然如此,他仍然盼望立即得到一个答复。这封信由里宾特洛甫亲自从电话中口述给德国驻罗马大使,于当天午后三点二十分送到那位领袖手里。

在这期间,元首于午后一点三十分在总理府接见了汉德逊大使。他摧毁波兰的决心毫未动摇,但是他比两天前在伯希特斯加登同汉德逊谈话的时候更加急于作最后一次努力,使英国置身于战争之外。据大使发给伦敦的报告,他发现元首「十分冷静和正常,话也说得非常认真,显然流露出诚意」。尽管有着过去一年来的切身经验,汉德逊甚至到了这个时刻还看不透这位德国元首的「诚意」。因为希特勒要说的话是十分荒唐的。他对那位大使说,他「承认」英帝国的存在,他个人准备「亲自保证英帝国的继续存在,并且愿意用德意志帝国的威力来达到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