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西线的静坐战(第4/24页)



二 希特勒的和平建议

「今晚的报纸公开地大谈其和平」,我在九月二十日的日记里写道,「今天我和一些德国人交谈,他们全都满怀信心,不出一个月我们就会得到和平。他们个个兴高采烈。」

头一天下午,我在富丽堂皇的但泽市政厅里听了希特勒的演:六百三十九=说。这还是他自从九月:日在国会宣告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讲演。尽管他因为保卫华沙的波军还在英勇抵抗,使他不能在华沙发表这篇演说而感到恼火,尽管他每次在演说中提到大不列颠时都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他仍然作出了一点点和平姿态。「我无意同英国和法国作战。」他说,「我同情那些在前线上的法国士兵,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最后他祷求「保佑我们取得胜利的万能的上帝让别国人民认清这场战争将是多么的无谓——让他们想一想和平的幸福」。

九月二十六日,华沙陷落的前一天,德国的报纸和电台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和平攻势。根据我当时的日记,其要点是:「为什么英、法现在要打仗呢?没有理由要打仗。德国对西方并无野心。」

两天以后,俄国一边狼吞虎咽地并吞划归它名下的那一块波兰土地,一边也加入了这场和平攻势。随同德苏边界友好条约及其瓜分东欧的秘密条款的签定,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于九月二十八日又在莫斯科合伙拟制并签定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和平宣言。

宣言说,德苏两国政府

在最终解决了由于波兰国家瓦解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为东欧的持久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共同表示确信,德国与英、法两国之间终止战争状态将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真正利益。两国政府将为此目的共同努力——务求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

但是,如果两国政府的努力竟然归于无效,这就表明英、法两国应对战争的延续负责——希特勒是真要和平呢,还是想继续打下去,借苏联的帮助把延续战争的责任推到西方同盟国家身上呢?他嘴上虽然说得很肯定,但是大概连他自己也不十分清楚。

九月二十六日他同仍然没有放弃和平努力的达勒鲁斯作了一次长谈,两天以前,这位不知疲倦的瑞典人在奥斯陆会见了老朋友奥吉尔维·福比斯。福比斯是前英国驻柏林大使馆的参赞,现任挪威首都英国公使馆参赞。据施密特博士的一份秘密备忘录说,达勒鲁斯报告希特勒,福比斯曾经对他说,英国政府在寻求和平。唯一的问题只是:怎样才能保全英国人的面子?「假使英国人果真希望和平」,希特勒回答道,「他们能在两星期内得到和平而又不会丧失面于。」

元首说,他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波兰已经不可能重新站起来了。」他说除了这一点必须承认之外,他准备保证「欧洲其余部分」的现状,包括保证英国、法国以及低地国家「的」安全「。接着就讨论到如何提出和谈的问题。希特勒主张由墨索里尼出面。达勒鲁斯以为荷兰女王可能更为」中立「一些。当时也在场的戈林建议,英、德两国代表先在荷兰秘密会见,如果他们取得了进展,然后再由女工正式邀请两国参加停战谈判。希特勒曾经好几次表示他怀疑」英国是否有意于和平「,但最后还是同意了那位瑞典人的办法,由后者」在第二天就到英国去按指定的方向进行试探「。」英国人可以得到和平,如果他们想要的话,「希特勒在达勒鲁斯临走的时候对他说,」不过,他们得要赶快。「

这只是元首的一种想法。他还对他的将领们谈出来了另外一种想法。前一天,九月二十五日,哈尔德在日记里提到,他得到「元首计划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消息」。九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希特勒刚向达勒鲁斯保证他准备同英国讲和的第二天,他就在总理府召集武装部队的司令官们开会,告诉他们说他已经决定「尽快地在西线发动进攻,因为法、英联军现在还没有作好准备」。据勃劳希契说,他甚至规定了进攻的日期——十一月十二日。毫无疑问,那一天希特勒被华沙终于投降的消息冲昏了头脑。他大概以为,至少法国会和波兰一样容易屈服,虽然两天以后,哈尔德在日记中提到要向元首「解释」,「波兰战役的战术不能依样画葫芦地适用于西线。对一支组织严密的军队不能这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