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7月29日至31日:恐惧是个坏谋士(第3/10页)

尼古拉还是不同意,萨索诺夫则继续恳求。沙皇深知萨索诺夫要求的分量,生气地大声说道:“想一想你要我担的责任!想一想我要送成千上万的人去死!”

最后,沙皇尼古拉疲惫地同意了。这也许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他是一个固执的人,但并不坚强。即使是最坚强的人,面对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一场祖国的生死存亡决斗,他也很难坚守初衷。萨索诺夫所提出的最有力的论据,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论据。他认为俄国的总动员不一定导致德国参战。萨索诺夫和尼古拉都没有理解一个关键问题:俄国的战争动员将在德国将军们内心产生一种恐慌,这种恐慌与驱使俄国人自己进行战争动员的恐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恐慌驱使德国将军要求德国必须做出反应。更糟糕的是,他俩根本不知道德国的战争动员能有那么快,其灵活性竟然那么小,因而也就无法理解德国的战争动员将有多么危险。其实,即使是德皇威廉和首相贝特曼–霍尔威格此刻也不完全理解一个事实:德国无法做到只进行战争动员而不入侵德国西面的国家,从而引发一场所有德国人都畏惧的欧洲大战。沙皇还犯了一个悲剧性的错误,他的决定完全依赖于萨索诺夫说的理由,而实际上,德国是当时欧洲大陆上唯一没有进行军事动员的国家。

奥地利宣战之后48小时,俄国决定实施总动员。俄国的决定增加了90万现役兵力,同时征召400万的后备兵力。这么大的兵力足以吓坏地球上任何国家。引发德国进行战争动员,就等于战争已成必然,这就使所有缓和局势的努力都变得希望渺茫,沙皇和德皇之间像亲兄弟一样的电报交流没有作用,任何想在最后一刻前平息危机的越来越绝望的努力(各国首都之间电报不断)也没有作用。谈判没有希望了,类似于“贝尔格莱德终点站”式的折中方案也没有希望了。

俄国的战争动员是可悲的,虽然战争动员的动机是出于军事考虑,但其军事必要性不高,而且事与愿违。从战术角度看,它帮助了奥地利人(康拉德本应该利用这点),奥地利人因不知道俄国人是否会参战而感到异常焦虑。从战略角度看,它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斐迪南大公遇刺产生的危机,其实对俄国没有直接的威胁。即使塞尔维亚被击败——这件事不用诉诸武力也能逆转——其对俄国战略地位的影响也不大。俄国还是拥有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世界上最大的军队,并且按照俄国的计划三年后总兵力还能增长40%。

有人将修道士拉斯普廷(Rasputin)给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Tsarina Alexandra)的电报呈送给沙皇尼古拉。拉斯普廷是一个神奇的人物,他依靠耍花招几乎变成皇室的成员,此时正躲在自己的位处俄国腹地的家乡疗养刀伤,刀伤很深,使他几乎丧命。由于他远离首都,身体状态也不好,所以他根本无法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然而,他的这封电报至今还带有神秘的色彩,就好像这位怪异的恶人身上发生的许多神秘的事情一样。拉斯普廷在电报里说:“不要让爸爸(拉斯普廷对尼古拉的称呼)策划战争。战争将使俄国和你自己毁于一旦。你将一无所有。”尼古拉看了电文,然后把它撕成碎片。

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对危机不断加深感到惊慌,终于放下了外交家的架子开口说真话了。他在不知晓英国内阁态度的情况下,对德国大使林克瑙斯基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非官方看法:“除非奥地利愿意就塞尔维亚一事进行谈判,否则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他认为,英国将会与法国、俄国站在一边。当德皇和贝特曼–霍尔威格听到了他所说的话后,马上放弃一直盘旋在他们头脑里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场战争绝对不是只牵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局部战争,开始加大力度约束奥地利人。如果格雷能早几天拥有如此的远见,柏林肯定会迅速改变态度,更坚决地约束奥地利人。奥地利将推迟宣战,俄国将缺少战争动员的理由。然而,这一切都变得太晚。还有一件做得太晚的事——贝特曼意识到俄国误解了维也纳不愿谈判的态度。他通过契尔什基提醒贝希托尔德,但是局势发展过快,将军们已经放弃外交努力,几乎没有机会让谈判来避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