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佛兰德斯的田野(第2/9页)

为了解决德军右翼暴露在外的问题,法金汉提出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继续后撤,撤退到埃纳河至布鲁塞尔一线,甚至到安特卫普以东。但是,这个方案要求法金汉放弃毛奇所获得的大部分战果,严重打击德军的士气,激怒所有德国人。所以,他不敢选择这个方案。实际上,他采取了大胆进攻的策略,把自己的战线沿着索姆河的西面推进,直到大西洋。这个策略有一个可行性条件,只有法军不能防御巴黎以北地区时,这个策略才有效果。如果这个策略成功,德国将控制法国北部,包括通向英吉利海峡的港口。此外,德军还将有条件从巴黎的东西两侧再次发动对巴黎的进攻。

然而,法金汉有一点很像克卢克和毛奇,他总是想利用手中的资源尽量多做事。为了加强右翼,他命令从阿尔萨斯和洛林转移出第六和第七集团军(用两个新组织起来的集团军替代)。这个计划实施起来困难;移动一个集团军需要140列火车,但在德军左、右翼之间只有一条铁路线。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延误,法金汉沿索姆河向西的攻势才没有计划中那么强劲;进攻的德军遭遇新的法军第十集团军抵抗而停止了。至此,他的第二个目标安特卫普,似乎变得较容易实现,但实际上,安特卫普的防御堡垒比列日还要强大(由19个最现代化、武器精良的堡垒保护着,周围还有小型堡垒,守军兵力多达10万人)。

在德军把用于攻坚的大炮运抵安特卫普之前,英国远征军代理参谋长亨利·威尔逊爵士建议英军调整战场位置,从目前夹在两个法国集团军之间,转移到法军战线的最左端,那里曾经是英军最初的位置。这意味着,英国远征军将移动到比利时西部的佛兰德斯(Flanders)。威尔逊说,英军的位置这样才符合逻辑,因为这使得英军距离提供后勤的海港近一些。一开始,约翰·弗伦奇反对,觉得两侧都有法军保护是一个优势。后来,温斯顿·丘吉尔说,如果英国远征军在佛兰德斯,皇家海军的大炮就能从海上支持他们,弗伦奇立刻改变了主意。弗伦奇早先是骑兵出身,他认为佛兰德斯开阔的田野能证明骑马打仗的价值,骑兵可以充当先锋,猛地插人比利时,然后再从比利时进入德国。

此时,霞飞反倒犹豫不决了,他害怕英国远征军逃跑。如果英国远征军再次遇到麻烦,或者弗伦奇又想撤回英格兰,靠近海岸使得英国远征军能比较容易地逃跑。后来。弗伦奇宣布,无论有没有霞飞的同意,他都将向北转移。霞飞只能无奈地要求英军转移过程应该是缓慢的、慎重的。然而,弗伦奇的转移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这使得霞飞开始抱怨弗伦奇的匆忙转移实际上帮助了德军趁机取胜。霞飞认为,德军利用弗伦奇的匆忙转移,沿埃纳河发动了成功的攻击。霞飞还认为,由于弗伦奇霸占了稀缺的铁路线,德国人才获得了机会占领了工业城市里尔(Lille)。法金汉向安特卫普运送军队和大炮的动作惊动了霞飞,霞飞此时意识到自己左翼的危险。他命令由福煦指挥的第二集团军与英国人一起向北进入佛兰德斯。英国远征军的目的地是伊普尔(Ypres)的西面。伊普尔是饰带制造中心,有大量中世纪的建筑。伊普尔向东直抵比利时中部,向西直抵法国和英吉利海峡上的港口,有如此便利的交通使其重要性骤然增加。

德国人开始用大炮有条不紊地摧毁安特卫普的堡垒,这让英国人比法国人更加警觉。如果离英格兰如此之近的港口落入拥有强大的海军的德国之手,其后果就不是一件小事了。温斯顿·丘吉尔将现有的海军陆战队组织起来,尽管很小,但丘吉尔要求他们尽快帮助比利时人进行防御。丘吉尔自己也随部队来到比利时,他拜见了比利时国王、王后,会见了比利时军队的指挥官,共同商讨了如何阻击德军。他给伦敦政府发电报,建议授予他英军驻安特卫普指挥官的头衔,取代海军大臣的称呼。据说内阁成员们看到丘吉尔的这份电报时都笑了。这是典型的丘吉尔作风,太喜欢冒险,总是有新花招,永远觉得自己能胜任。然而,基钦纳觉得丘吉尔的建议不荒谬。(基钦纳可不是普通人,他不仅是英国战争大臣,而且是英国军队的象征,就是他的头像出现在征兵广告上,告诉英国年轻人:“你的祖国需要你!”)他非常了解海军大臣,显然丘吉尔的建议吸引他的注意力。他记得丘吉尔是唯一认识到英吉利海峡港口重要性的人,在马恩河战役发生转折时,丘吉尔就提出要加强对港口的防御。基钦纳建议,立刻在安特卫普现场授予丘吉尔中将官阶。但是,英国首相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