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加里波利大撤退(第4/9页)

沙皇尼古拉自告奋勇担任俄军总司令,这展示出他的本质特征:有勇气,无私,但极度愚蠢。那个夏天,他曾做出过几个重要决定,亲自担任俄军总司令的决定,很有可能是这几个决定中最糟糕的一个。6月底,他最终决定勇敢地面对无能的战争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苏克霍姆利诺夫有个不能饶恕的弱点,他为了讨好女人竟可以置战场最紧急的情况于不顾(炮兵司令找他要炮弹,理由是如果没有炮弹俄国就不得不和谈,苏克霍姆利诺夫说:“闭嘴,见鬼去吧!”)他任命有能力、精力充沛的阿列克谢·波利瓦诺夫(Alexei Polivanov)为新的战争大臣。获得任命后,波利瓦诺夫立刻着手改革,他彻底改善了供应体系,建立起一些专业委员会管理军需品、食品、燃料、运输、难民,开始与俄国立法机构杜马进行建设性交流。沙皇尼古拉还任命了其他几个新人,都获得好评。但是,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不喜欢,她认为解决俄国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让沙皇尼古拉变得更加独裁,不能容忍改革和自由。“你将为俄国历史和自己的皇位写下光辉的一页。”她写信给自己的丈夫,要求他不要理会一些大臣的建议,这些大臣规劝沙皇不宜担任总司令一职。她内心有一个乖戾的想法,这些大臣不仅怀疑沙皇做决定的智力,并且怀疑沙皇作为独裁者的权威。她认为这些人都是皇位的敌人,应该被免职。

亚历山德拉的记忆力特别好,她从来不忘别人的过错,很容易恨上一个人。她从来没有忘记大公爵尼古拉所犯的一次过错。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公爵尼古拉不同意在俄国建立军事独裁,这使得沙皇不得不同意建立宪法和国民议会,从而削弱了俄国的独裁统治。由于大公爵尼古拉支持这两个措施,所以他就成为沙皇皇位的敌人。至少亚历山德拉有这样想法。亚历山德拉也许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大公爵的做法实际上是救了俄国。

沙皇尼古拉知道做俄军总司令的后果,如果俄国军队遭遇不幸,他将受到别人的直接指责。“或许俄国需要一个替罪羊才能得救,”他向法国大使帕雷奥洛格解释自己的行为时说,“我就是那个受害者。这是上帝的意志。”不过,尼古拉并不理解他的做法引发的一个新问题,由于他自己常常不在首都,人们就更加相信俄国实际上被亚历山德拉及其挚爱拉斯普廷所控制。尽管如此,英国和法国欢迎俄军总司令的变更,因为这表明尼古拉将更加专注于战争。英国人和法国人非常高兴沙皇任命有经验、有能力的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Mikhail Alexeyev)将军为总参谋长。德国人也欢迎俄国的人事变动。德国人非常尊重大公爵尼古拉的个人能力,为什么德国人会有这样的判断,这问题很难回答。

像往常一样,东线的胜利没有给德国人带来多少真正的安慰。9月中旬,俄军在放弃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后,接着又放弃了比亚韦斯托克(Bialystok),最后退入普里皮亚特沼泽地(Pripet Marshes),这片地图上未标明的沼泽既遥远又危险。法金汉不同意跟随俄军进入这片沼泽,命令东线各部队停止进攻。他开始从东线调走几个军到西线,同时说服保加利亚参加征服塞尔维亚的战役。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不理睬法金汉的命令;他俩后来解释说是因为错误理解了法金汉的意思。

8月31日,康拉德命令手下混乱不堪的军队发动一场新进攻,目标是包围俄军25个师,他希望再打败俄军,并驱赶他们进入乌克兰。他显然是想复制德国人的胜利,然而他的计划不过是一种周期性的幻觉而已。这次行动开局良好,但结局很坏。一个奥地利集团军占领了卢斯克(Lutsk),一支躲藏在沼泽地草丛中的俄国军队突然向这个奥地利集团军的侧翼发动攻击。从此,这个奥地利集团军遭受的灾难一个接着一个。最后,法金汉不得不派遣两个准备攻击塞尔维亚的德国师前往救助康拉德。康拉德在9月份一共损失了30万兵力。与此同时,鲁登道夫继续他的库尔兰战役,占领了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Vilna)。虽然战场离彼得格勒还有几百英里远,但彼得格勒却处于恐慌之中,许多人准备逃跑。占领维尔纽斯的代价极高,有5.5万德军士兵阵亡,鲁登道夫放弃占领俄国城市里加的计划,转而集中精力休整部队、治理被占领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