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和谈序曲(第2/17页)

“我非常同意您的意见。”凯南赞许地点点头,说,“即使我们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的严重后果,为什么我们不去试一试,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这正是要你来的目的。”艾奇逊见凯南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图,高兴地说:“我们希望你通过马立克尽快向苏联人转告,我们两个国家在朝鲜问题上似乎正在走向一场可能是最危险的冲突。这肯定不是美国的行动和政策的目的。我们也很难相信这是苏联人所希望的。要制止这个引向严重麻烦的趋势,看来唯一的办法是使在朝鲜的双方军队就地停战和停火。你的任务不是谈判,只是要他弄清楚我们的目的和意图。”

凯南欣然同意了国务卿的要求,接受这个使命。

在纽约海滨长岛格伦克福庄园,凯南与马立克进行会谈。凯南试探地说:“美国准备在联合国,或在任何一个委员会,或是以其他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会面,讨论结束朝鲜战争的问题。”

马立克回答道:“苏联政府希望和平,并且希望尽快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但是,我们不便参加停火讨论。我建议去找北朝鲜和中国人谈。”

2 初次谈判中断

谈判刚刚拉开序幕,美方就提出由于他们的海、空军占有优势,要求在地面上给予补偿。

中南海,毛泽东很快得到了凯南与马立克会谈的消息。

朝鲜战争的长期性已充分显露出来了。志愿军依靠现有装备和条件,虽然可以同敌人作战,并可以取胜,但是困难很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歼灭敌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

同时,中国支援朝鲜战争的财力是有限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经济基础甚为薄弱。1950年军费开支就占财政决算的41.1%,而经济建议费用开支仅占财政决算的25.5%。1951年财政预算拨款在数量上和比重上都比1950年有所增加。这样,战争长期打下去,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必将受到影响。

现在战线已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美国也暂时放弃其侵占全朝鲜的企图,并且做出了希望谈判停火的表示。如果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于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是有利的。但是,也不能放松对美国人的警惕。

6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同金日成在北京举行会谈,讨论了战争的方针问题,确定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双管齐下,一方面同敌人举行停战谈判,另一方面以坚决的军事行动粉碎敌人的任何进攻,以配合谈判的顺利进行。为此,中共中央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确定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在军事上则确定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

经中国、朝鲜、苏联三国政府商议后,6月23日,马立克在联合国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25日,《人民日报》发表朝鲜战争一周年的社论,支持马立克的建议。

当得到马立克的和平建议和中国《人民日报》拥护马立克的和平建议的消息后,经杜鲁门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发给李奇微一项训令:

1.在这次停战中,我们的主要军事用意在于停止在朝鲜的冲突,保证制止战斗的再起和保卫联合国部队的安全。……

2.不论关于苏联和共产党中国对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停战部署的态度是否认真,或者他们是否准备同意订立解决朝鲜问题的可以接受的永久性办法,我们都缺乏确切的保证。……

3.你和敌方部队司令员之间的谈判应严格限于军事问题,尤其不应进行关于最后解决朝鲜问题的谈判,或考虑与朝鲜问题无关的问题,如福摩萨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这些问题必须由政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