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告密者(第4/7页)

“刘先生,你放心。”赵广陵虽然是木器车间的派工员兼技术员,大小也是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牢头儿”,但他对他们从来是尊敬加谦卑的。“那个狗杂种要是敢当告密者,我会先杀了他。”他想了想,又说,“先生,纸和笔,我在领材料时尽量多领一点,就说是画图纸用的。然后你拿去用吧。”

“你不也是在废图纸的背面写诗吗?”

“唉,现在这年月,诗有何用。你们要搞的东西,才对国家有用。我记得大约在1946年,我就在《云南日报》上看到华罗庚教授的文章,说我们中国和平以后,再搞五到十年基础教育,就可以来研究原子弹了。刘先生,你的研究跟原子弹有关,对吗?”

刘麒麟笑而不答,赵广陵已经知道答案了。这座监狱里没有比这些从海外归来的历史反革命、特嫌更爱国的了。在这些同改中,很多人都是给他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的国宝。

赵广陵暗中加紧了对陆杰尧的控制。那时监狱实行层层管理制度,首先是犯人管犯人,然后才是狱警管犯人。犯人三人一小组,十二人一大组,一人不服管教,或出点什么差错,比如逃跑、打架什么的,其余人都有责任。知情不报也是罪,犯人之间互相揭发、告密成风。而案情一旦坐实,告密者便有功,谁不想立功减刑呢?你在号子里说句梦话都可能有人去告密,刘麒麟的担忧不是没有原因的。赵广陵因为技术好,表现又好,管教干警对他还比较信任。他以传授技术为理由,请示分管他们的王指导员把陆杰尧、刘麒麟跟自己调到一个小组。然后在车间里略施小计,让陆杰尧负责加工的一批木方与木榫装配不上。“榫头不合,这批木方就浪费了。陆杰尧,你晓得问题的严重性吗?这是破坏国家财产罪。”陆杰尧小脸一下就白了,赵广陵趁势再加一把火,“王指导员知道了,至少这季度你立不了功了。”

陆杰尧嘴唇哆嗦起来,“赵工,赵师傅,你你你……你,你可得救救我啊!”

“我如果不汇报上去,你倒是过关了。万一哪天上面追究下来,我攒的立功也没有了。”

监狱方有一套严格的立功规定,犯人必须连续三个月不犯一点错,规规矩矩地服从管教,才可记小功一次,连续三个小功,才能算一个大功,连续三个大功,则可由狱方提请减刑。这里面厉害的是“连续”一规定,倘若中间有一个小功或者大功拿不到,则前面的功劳也好苦劳也罢都泡汤。当然还有一条捷径,那就是检举揭发,当告密者。对于历史问题复杂的犯人来说,这是他们赢得重大立功的表现机会。许多人因为告发别人,一夜之间,就成了自由人。

陆杰尧已经靠自己的努力表现挣得两次大功了,他岂能毁在一批作废的木方下?他给赵广陵跪下了,“赵师傅,天知地知,我们都把这些事情烂在肚子里。好不好,赵工?我知道你是个大好人,你救过我一次命了,你还会再救我的。”

赵广陵冷冷地说:“陆杰尧,你不是还要查在闻一多先生遇害那段时间我在干啥吗?”

“杀害闻一多先生的凶手早就归案了。你在哪里都跟那事没有关系。”

“陆杰尧,你还得给我保证一件事,答应了我,我才不去汇报。”

“赵学长,你说什么我都答应。”赵广陵从师傅又升为学长了。

“你给我听好了,我们号子里所有人平常聊天、讨论学术问题时讲的那些话,你不准拿出去乱说乱讲。要是有一个人因之而加了刑,你就不是也加刑的问题了,老子会灭了你。”

“是是是,学长不说我也知道。他们都是对国家有大用的人。我明白的。”

赵广陵舒了一口气。他最讨厌告密者,他沦落到今天,不就是因为陆杰尧的告发吗?告密者,仁人君子所不齿也。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只是对商纣王的暴政叹了口气,于是就被中国历史上告密者的鼻祖崇侯虎告发了。中国人历来痛恨告密者,但中国历史上又代代不乏告密者,从王公贵胄到引车卖浆者流,吏治越黑暗,告密越盛行。告密者不一定都是一副小人流氓嘴脸,他有可能是道貌岸然的政客,文质彬彬的读书人,艳若桃花的美人,垂髫之年的黄口小儿。这些年赵广陵还从各种渠道得知,儿子揭发老子,妻子密告丈夫,兄弟姊妹之间互相告讦。世风如此,你又怎能指望这些高墙之下渴望自由的人?生活常给人开如此冷酷的玩笑,一个避之不及的人,却要与他朝夕相处,还成为同改;他告密成癖,巴结成瘾,你却还要在他危难之时援之以手。他是小人,是人渣,但你却同他一样成为同笼之鸟,巴比伦之囚。如果说尊严和骄傲是人能够独享的,卑微和软弱却是身陷囹圄的人共有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