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第4/8页)

武伯英知道胡宗南和自己一样,也是教师出身,对兵将如同对学生,颇有爱才惜才之心,在所部培养了大量虎将狼兵。他没汤恩伯之流的战功,却也没有汤恩伯之流的凶蛮,是个以德治军之帅,对部下损失尤为痛伤。流传蒋介石给他驻陕的十六字方针,“东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苏俄,内慑回马”,抗击倭寇排在第一。如今抗日战争发展局势,华南、中南肯定难保,那么势必要以西南云贵川为右翼,西藏特殊不算其中,要以西北陕甘宁青为左翼,新疆特殊不算其中,如人之双臂、车之双轮。现在蒋鼎文在左翼把持,将来应该是胡宗南,把精锐之师保留此处,对整个国民党系统是一颗定心丸。

武伯英昨晚躺想了很多,国共二次合作以来,国民党一直没有停止明里限共、暗中反共。到宣侠父失踪掀起第一个高潮,不仅是大人物失踪这么简单。既是国民党的攻击,更是中共反击的机会,所以延安才会如此重视。双方浪头相撞,势必掀起巨浪,自己身处浪尖,唯有奋力游动,才能不被淹没,并使此一浪高过彼一浪。他也思考了结局,如果查实是胡宗南搞的,这个结果对于中央要比蒋鼎文趁火打劫坏得多,预示着统战工作未来的失败。如果查实是蒋鼎文搞的,也不是最好结果,因为说明了统战工作现在的失败。最好的结局,密裁宣侠父的发端就是蒋介石本人,这样中央的反击就能更有力量且更有意义。搞宣侠父失踪,本身就愚蠢,最愚蠢的就是已经密裁。几乎可以肯定他已经牺牲,武伯英既为对方阵营所犯错误高兴,同时又为宣侠父深深痛心,非常矛盾复杂。

胡宗南自嘲般笑了下,收回右手打开盒盖。“如果我的金子加上共产党的动员,是不是会无往而不利?”

武伯英挑嘴角算笑,没有回答,拿眼去看盒子。盒里也是一把柯尔特手枪,罕见的暗银色,木柄上用宝石镶出一枚精致的国民党党徽,蓝宝石镶成外圈,钻石镶成十二角星,在灯下光箭乱射。

“这是西点军校毕业的艾森豪威尔赠给我的,他是美军少壮派领袖,原本要将此枪送给蒋总裁,临时改成了文理版圣经,我陪同接见,这把枪就赠给了我。”胡宗南说着,把盒子递给武伯英。

武伯英气虚道:“总指挥,卑职不敢无功受禄。”

胡宗南冷笑道:“总裁能选你来查宣案,就已是大功。”

武伯英明白结好之意,盛情难却,伸手抓枪出来,掂了掂反复吃合手掌,眼里露出兴奋的光芒。“齐北曾经赠给我一把袖珍手枪,我替他干了不少事情。总指挥的这把枪,我要干些什么才相当。”

“帮我查清宣侠父失踪案,这是我私人的礼物,也是我私人的要求,并把真正的答案告诉我私人。”

武伯英转头看看警卫员,不想谈论隐秘。“多谢总指挥。”

警卫员是亲信中的亲信,胡宗南不避讳:“我给你提供个消息,宣尧火失踪那晚,蒋铭三给我打过电话。说宣又在催要物资和现金,他婉言拒绝了,声明八路军的军需供给和我的部队没什么两样。又说宣要亲自来我的军需仓库和军械仓库检查,看我有多少被服,多少枪弹,多少军饷,让我准备一下。我下令忙活了一晚上,迎接宣的检查,第二天却没有来。我上午给蒋铭三打电话,他说昨晚就取消了这个行程。后来八办的伍云甫来找我,声称宣失踪,我才知道为何取消。我有一个感觉,蒋铭三给我打电话时,宣就在他那里。而且我发现,我第二天打电话的时候,蒋铭三似乎已经知道宣侠父失踪了。而下午八办才发现,傍晚才公布,这个细节,很不简单。”

武伯英把玩着手枪,不知如何答复,也不知他是真对宣侠父动情,还是和蒋鼎文一样,用模棱两可的消息倾轧对方。看着胡宗南等待的表情,他把手枪放回盒子,表情带着恭敬,语言带着压迫:“不简单的消息很多,每个都够我想上半天。你说的这个消息,答案在蒋铭三那里。他说的那个消息,答案在你胡琴斋这里。不知总指挥能否给我答案,像提供这个消息一样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