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第4/9页)

“我们是忠勇救国军,你这个反动派的猪猡!”

武伯英无可奈何苦笑,但“反动派”这三个字,又引起了很多疑心和想法。

队伍再次前行,朝大山深处走去,登上了山峰之后,就再没下过谷底,只在山顶和峰脊的羊肠小道行走。太阳将第一道金光镀在山尖时,已走过了四座山岭,土匪们换了个捆绑方法,只把俘虏双手捆紧,在失去平衡时能双手并用抓住树枝草蔓,不至于前后押送的人手忙脚乱拉拽。没押到目的地司令部接受处理之前,他们无权决定俘虏的生死,既是忠勇救国军,既有司令部就一定有司令,俗话山寨大当家。武伯英想快快见到此人,一路不厌其烦询问,却得不到一点回应。“你们司令是谁?”

押解队伍又翻过几座山岭,来到了另一片谷地,依山建了几座房舍,大量刚被采伐下来的原木,在空地上堆积如山。土匪的老巢更像伐木场,十几个人两两配对,拉着大锯解板。还有十几个人,把解好的木板三五页绑成一捆,多余出的麻绳做成肩带,套进肩膀沿着山谷下山,不知背向何处。武伯英没有料到,打家劫舍的土匪也过得辛苦,心中生疑。想必这就是司令部,没有必要以林场为掩护,完全可以啸聚山林,呼哨一声来了,呼哨一声走了,何必像苦力一样为生。押解队伍和背板队伍打照面而过,互相之间开着玩笑,都是憨厚的表情,确实土却不匪。

二人一直被押到房前,扯锯的都停下手,打量着俘虏。一个穿着稍微干净的中年男子,正带着一个秀灵的少年,拿着墨斗给圆木抨线。中年男子干瘦,眯缝着一只眼睛看线平直,专心致志。他头都不抬,语气温柔缓慢,话却字字见血:“还没杀?拉到后山,枪毙了去。”

店主的连长儿子凑上前,掏出一揽子物品,一一给木匠看。“司令,抓了之后,又感觉不对,押来让你看看,再做决定。这是证件,是个专员。这是手枪,还有子弹。钞票我爹留下了,统一入账。”

木匠司令接过东西,看完后扔在地上,唯独把柯尔特手枪收了起来,顺手别在宽牛皮护腰带上。“不是省上保安司令部派来的,你爹咋说哩?”

不等俘虏分辩,所谓连长先接了腔:“就是看着形迹可疑,西安来的,不说实话,一看就化了装,还打听汪增治,觉得没安好心。”

木匠有些不耐烦:“算了,不说了,我还忙着。既然抓了,就不能放了。怂管娃,国民党反动派没好货,拉到悬崖上推下去,省子弹,没枪声。”

连长得令不再说话,罗子春想说,看武伯英没有分辩的意思,只好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五个土匪把二人推搡拉扯,从房后小路上山,其他人留下收了枪械,加入劳动场面。土匪逃生路,故意踩出很多条分岔,拐了几次寻见给东山去的路径,反折朝东上山。这是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峰,上了一个小时左右,终于到了峰顶。走到悬崖边才能见识到险峻,不是天然的石壁万丈,而是塌方垮掉了半个山岭,形成百丈高的绝壁,深不见底。武伯英苦笑一声,什么都考虑到了,就是没考虑到半路会杀出个程咬金,阴差阳错丢了性命。罗子春面如死灰,却不是怕死,而是想起了玲子,还有一直憧憬的美好生活。

一个土匪把崖边的灌木丛踩开一个豁口,两个土匪先把武伯英推了过去,就要行刑。千钧一发之际,林场那边突然传来一声枪响,顺谷传来清晰无比,在高山低谷间回荡。

连长问:“咋着?”

“发啥信号哩。”一个土匪也不太明白。

连长也是这个看法:“就是哩。”

“咋着?”

“等下看,把他俩先绑树上。”

土匪们找了两棵相距不远的树,分别把二人绑结实,坐在草地上等待。过了不久,山下不远传来喊声,来人因为心急上山,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声音没有多少气力,却能听清就是两个字——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