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帕托(第3/6页)

8年前加盟米兰时,何塞·马里仅仅21岁,是马德里竞技和西班牙青年队的未来之星,转会身价也高达1900万欧元。

但技术不错的西班牙人却不会在意甲后卫丛中寻找射门机会,再加上他身体不够硬朗,两个半赛季下来,他只取得5个联赛入球。

后来特里姆曾试图让他改打边前卫,发挥技术优势,但更加全面的托马森加入后,颓废的何塞·马里只能被租回西班牙,最后贱卖处理。

何塞·马里的同胞莫雷诺,也在随后带着西甲高产射手和联盟杯亚军的称号来到米兰。比前者更惨的是,原本冲击力十足的莫雷诺一个赛季下来只在几场杯赛中有所表现,便马上告别了残酷的意甲,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以上提到的两个西班牙人虽然能力出众,但之所以难获成功,还是联赛之间的差别作祟,在西甲,个人能力在比赛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而且前锋面临的防守强度也没有意甲严峻。

说到球风,再来看看帕托的几个同胞。

奥利维拉,这个被认为是完全失败品的上赛季米兰前锋,本赛季回到西甲后再度神勇,不可谓不是一个讽刺。

那个在意甲只会边路迂回、无法直奔中路的前锋,上赛季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只没头苍蝇。

尽管他首次联赛出场就弯弓射掉“蓝鹰”,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融入米兰,多次和搭档以及中场队友抢到一起,更令人啼笑皆非。

奥利维拉的教训给小帕托提了一个醒,个人天赋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在意甲成功的必然因素,如何融入球队战术才是最关键的。

当年在巴西曾经因为配合问题和教练,队友闹过脾气的卡卡,现在已经非常注意和队友的配合,并取得了无数个人荣誉。

即使是曾在意甲摸爬滚打多年的罗纳尔多,去年冬天来到米兰后,也是很注意在进攻线上与队友搭档,技术的把握更多运用在助攻和策划进攻上。

理智战胜浮躁,虚心融入意大利足球体系才是帕托的努力方向,如像里瓦尔多那样只沉迷于自己的带球表演,终将难逃失败结局。

其实就前锋类型而言,巴西小将更应像欧式前锋靠拢,而从南美大陆成功登陆意甲并转型强化的前锋,应该以克雷斯波为最杰出。

2004年克雷斯波被借调到圣西罗,虽然仅有一个赛季,但却成功融入了安切洛蒂的整体进攻体系,尤其是在舍瓦不在期间,带领米兰两回合淘汰曼联的欧冠好局更是展现了他的杀手本色。没那么多花哨动作,将抢点和进球视为一切,这样的前锋似乎在米兰更有发挥空间。

原因何在?

至少从安切洛蒂带队这些年的战术来看,很明显就是稳固防守、中场控球调度加锋线合理把握机会。

因此“机会主义者”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克雷斯波如此,托马森如此,因扎吉更是如此,再往前的德国重炮比埃霍夫同样是典型的高效抢点型中锋。

帕托从身体特征来说,可以多向因扎吉学习,“超级皮波”在越位线上的活动技术,绝对是可以被帕托参考模仿的。

与克雷斯波和比埃霍夫那样的中锋相比,帕托在体型上不太适配,但如果能学到前辈们成功的关键,对进球的无比渴望,小家伙也能马上融入球队。

这一点,吉拉迪诺可以说是一个反面例子。

在帕尔马时,他是最棒的中锋,技术虽一般,但门前杀伤力巨大,加入米兰后,可能是2400万欧元的身价压力太大,再加上米兰的进攻战术更多将吉拉迪诺当作灯塔,吉拉迪诺渐渐流于平庸,失去了他这个年龄最该有的锐气,现在每场比赛他都要以不犯错误作为标准,甚至还有过整场比赛没有射门的尴尬。

俱乐部也明白,吉拉迪诺的问题不在能力,而在心理,因此他们并没有抛弃吉拉迪诺,一直将其视为未来10年的锋线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