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仪器(第2/3页)

对于手速的训练,袁野虽然刻苦,但累计下来的经验并不多,更没有系统规划的进行训练,所以对于现在的训练,袁野更倾向于智能调节训练强度。

按照操作说明,袁野从仪器侧方的储物箱从取出一双黑色的感应手套,戴上之后,便选定了智能调节训练强度的选项。

随着手速训练仪器的启动,那些手指粗的“枪口”中纷纷射出形状各异的能量体,有梭形的、有球形的,也是方形的。

而袁野所要做的就是借助这些能量体,通过仔细的观察,袁野发现这些能量体根据形状的不同,运行的速度也不相同,最快的是梭形,其次是球形,最慢的是方形。

这样的发现让袁野眼前一亮,他知道这样的设计,是考验受训者在双手高速运作下的应变能力。

如果是以前的土办法,石子下落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只要按照落地的先后顺序去抓就行了,很简单也很直观,而现在这样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因为这其中受训者还要考虑到能量体运行的速度,从而来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先抓那个最为合适。

照比土办法,这样专门训练手速的仪器,要更专业,更难,也更有训练价值。

有了这样的发现,袁野顿时充满干劲,开始马不停蹄的调动双手,去抓那些能量体。

一分钟过去,能量体停止释放,而这时仪器也很快给出了评定:袁野现在的手速为14.83非常精确,同样仪器也给出了两种训练建议,一种是适合三级飞行学员的,训练手速在12到14之间的,相对容易,而另一种是训练二级飞行学员的,训练手速在15到16之间,相对困难。

看着眼前的两个选项,袁野微微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选择了三级飞行学员的训练强度,他之所以会做出如此选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现在对这个仪器还不熟悉,盲目选择过高的难度,对他熟悉仪器并无好处。

万事要由易而难,才能更好的巩固基础,这样的道理袁野还是懂的。

形状各异的能量体再次喷涌而出,数量比之前要多了一些,这并没有出乎袁野的意料,不过,随着训练的进行,让袁野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能量体竟然带电了,偶尔漏过去的能量体打在身上,让人觉得又酸又麻,典型被电击的感觉。

这种程度的电击虽然不会给人带来伤害,但却是异常难受,就如同一个人拿电棍在自己身上乱戳一般。

对于仪器的这种设置,袁野还是能体会到设计者的用心的,如果将抛子法比作一个人在跑,那么现在就如同放了一条野狗,在后面追着人跑,一不小心就会被“野狗”咬上两口,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同样也会起到强化的效果。

为此虽然身体虽然有些遭罪,但袁野却没有终止训练,也没有任何怨言。

一个小时以后,袁野的表情已经纠结到了一起,能量体打在身上的这种说疼不疼、说痒不痒的感觉实在是不好受。

直到自己的胳膊抬不起来,袁野才终止了训练,然后直接扒在地上,不停的喘着粗气。

至于其他的仪器,袁野并没有打算马上去尝试,他的精力有限,根本无法去尝试所有的仪器,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他一直铭记,一点一点循序渐进,才有助于成长。而且在仪器的使用说明中也不建议受训者一股脑的全部尝试一遍。

有主有次才能起到自己想要的训练效果。而眼下袁野急于提升的是手速,以及对于战机的基本操作,其他的就缓一缓再说吧。

转眼,时间来到了晚上七点,天空仿佛被一层黑纱所包裹,休息了差不多的袁野,肚子已经咕咕的叫了起来。

稍微整理了一下衣服,袁野便径直朝食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