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军方项目(第3/8页)

“到了五六千年前,文字出现了,不管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埃兰文字,还是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都突破了靠语言只能面对面交流的局限,达到了跨时间、跨空间沟通的程度。人类从此进入文明社会。

“再后来,雕版印刷术出现,毕昇在中国、古登堡在德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人类思想的精华能够得到广泛传播。西方有人说,毕昇的发明虽然在前,但影响并没有古登堡大。对于这种‘欧洲文化中心论’,我向来是嗤之以鼻的,没有中国汉朝的蔡伦发明纸,什么印刷术都没用。

“然后是电话、电视,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哪一次没带来人类世界的深刻改变?又有哪一次不是不可思议的?

“我在想,所谓的心灵感应,跟风靡当下的互联网实在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快捷地实现了信息共享,只不过一个靠的是网线连接,而另一个靠的是脑电波连接。”李巡洋道,“不,有了Wi-Fi之后,甚至互联网也不需要依靠网线。准确地说,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个连通的是电脑,而另一个连通的是人脑。”

“巡洋,你懂得真多。”夏太平用右手中指敲着茶几,赞叹道,“整天和你们这些大知识分子、大科学家打交道,怎么没把我这个粗人也熏陶一下?”

“我是学信息工程的。”李巡洋微微一笑。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听说互联网的时候,也不相信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神奇的东西。但是你看,互联网技术差不多已经颠覆了整个世界的运作模式。”桑中平插嘴道,“数码相机一流行,有130年历史的柯达居然就要破产了。我是个玩相机的发烧友,家里有好几部蔡司、尼康之类的高档相机,但现在根本买不到胶卷,也找不到地方冲洗了。还有一件事,我一个朋友是出版社的老总,上个月听他说,他们都快倒闭了。他手下有个女编辑,是个单亲妈妈,说收入太低根本养不起孩子,给他打报告要停交社保,已经完全顾不上未来了。当然,停交社保不符合国家规定,他最后批复同意按最低档次交。说起来真是心酸。”桑中平十分感慨,“手机阅读出现才几年,就逼得有上千年历史的图书都快要消亡了,这互联网的力量的确太大了。”

“不管是手机上的书,还是纸上的书,老子都不读。”夏太平哈哈大笑,“现在凑个饭局,开口闭口都是‘互联网+’,逼得我也去学了几句,要不然都不好意思上桌了。你们也搞个‘心电感应+’吧,好让我以后一看到美女,就给她感应一下。”

“的确,李中校说得有道理。每一次沟通方式的变革,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变化。”沉默了很久的司空炬说,“中校的话,让我对摩尔斯从华盛顿发往巴尔的摩的人类历史首个电报上的那句话理解更深了,也明白他当时为什么激动得差点脑溢血了。”

“什么话?”夏太平问。

“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司空炬答道。

“司空博士,你们也来创造个奇迹。”室内又响起了夏太平肆无忌惮的笑声,“等你们一搞出来,什么戴尔、联想,什么苹果、三星,通通都得倒闭。哈——哈——哈——”

“中校提出的要求,关键还是在于传感器芯片的性能。”司空炬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其实我们的理论建设和基础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只要新一代的芯片搞出来了,应该能达到中校所说的第一步,甚至第二步、第三步也不是不可能。”

“司空,我们干吧。”桑中平撺掇道。

“那就干吧。看我们能不能创造奇迹?”司空炬也兴奋起来了,“桑总,在资金上你要多支持。”

“我就等你这句话!”桑中平一拍自己的大腿,“司空你可以抽调些最精锐的力量,另外再招些人才,专攻新一代传感器芯片。民用技术方面,就交给亦然去管。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我有一个到海外融资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