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送子远行(第2/17页)

最后他选择了离此不远的、位于丹江水库里的一个荒岛。丹江水库是亚洲蓄水量最大的人工湖,水面宽阔。这个世纪初,政府为了保证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外迁,使这里基本成了无人区。乔治选择的这个荒岛更是阗无人迹。荒岛是石质杂以土质,土壤是尚未完全风化的白色粘土,长着茂密的的茅草。乔治购下这个荒岛,实行封锁,然后以飞播方式投下了超量的生物种子,包括微生物、昆虫、野菜、野化过的农作物等。两年之后,荒岛的植被有了很大变化。

傍晚时分,一只小快艇从烟波浩渺的湖面上驶来,泊在荒岛边。四个客人离船上岸,有褚贵福、鱼乐水、姬人锐和贺国基办事处现任主任林秉章。现在离褚贵福捐款那年已经有8年,老褚68岁,头发差不多全白了,其它人变化不大。快艇随即开走了,在水面上留下一道长长的白浪。由这道浪头转化成的拍岸浪由近及远,哗哗地拍击着湖岸。淡绿色的湖水极为清澈,白色的水鸟拖着长腿在晚霞中飞翔。

四人立在岸边,等地下实验室开门。为了保密,此处的规矩是等快艇远离之后才开门。四人随意闲聊着,欣赏着水天一色的风光。姬人锐多次来过这儿,比较熟悉,指着前边一道石坎说:

“门就在那儿,但伪装得很好,外边根本发现不了。”

放眼望去,小岛保持着荒凉的原貌,几乎没有人工留下的痕迹。半人深的茅草在秋风中抖动着,荒岛没有沙滩,水边是拍岸浪冲刷过的白色硬土,坡度平缓处堆着一些类似细沙的东西,但仔细看并不是细沙,而是贝壳的碎屑、粘土颗粒之类。浅水中偶然可见活的贝类,也有小鱼倏然往来。但岛上景色比起姬人锐上次所见也有不小变化:青白色的茅草中嵌着很多深绿色的斑块,多是生命力强悍的野菜或野化过的农作物,如苋菜、灰灰菜、马齿苋、扫帚苗等。低矮的黄豆与茅草纠缠在一起,豆荚已经由青转黄。也有低矮细小的燕麦、高粱和粟子,大都已经结实。草丛中,众多的蚂蚱在草尖上飞行,在疏草处蹦达,密度相当大。大家知道,这些都是数次飞播的结果,是为新人类准备的食物。

视野中也能看到几根细长的石柱,与周围景色相比有些突兀,晚霞为它涂上半边红色,石柱顶上的摄像头在微微转动。这种石柱共有25处,是荒岛地面上唯一的人造物。

门开了,乔治在门边向他们招手,四人快步进门,门随即关闭。地下室不算太宽敞,二百多平方的样子,室内只有乔治和一位女助手。此刻女助手正伏在一个巨型屏幕前,屏幕分割成25个画面,展示着全岛的景象。画面大都是荒岛原貌,只有五个画面上各有两枚白色的“人蛋”,有的位于岗坡,有的位于水边。乔治做一个示意,女助手把某个分割屏幕切换成整体画面,再放大成近景。镜头中两枚人蛋平卧在水边缓坡上,外边包着一层透明的柔性物质,透过外壳能看到黒色的蛋壳。乔治说:

“现在显示的是1:1的画面,所以你们看到的是真实大小的人蛋。去掉蛋外的轻云材料覆层,实际大小和成人头颅差不多。”他用的是汉语。这位生物学领域的天才也是个语言天才,这些年他的汉语已经说得倍儿溜了,语调中还带点儿老北京的油子味儿。

“是黑色的?”林秉章笑着问,“我总认为蛋壳都是白色的,或是有斑点的。”

“它是靠阳光孵化,使用黑色蛋壳容易吸热。你们来得正好,这两枚马上就要破壳了。它们已经孵化了一年半。你们知道的,为了让他们破壳而出时足够强壮,我在设计时有意把孵化时间大大拉长。所以它们不该被称作胎儿,我杜撰了一个名称,叫胎幼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