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以尾作头(第4/11页)

虚拟的亚历克斯笑着指指虚拟图象中的贺梓舟和巴罗,小贺难为情地笑了,巴罗自嘲地呻吟着:

“莫要戳我的疼处啊,我轻易放弃了一个在科学史上留名的机会。”

亚历克斯继续说:“金鱼号此刻的退行是宇宙中从未有过的运动模式,我甚至怀疑以人类现有的语言能否把它剖析清楚,我试着来解释吧。飞船的行进其实与力完全无关,而且实际上,它与其‘本域空间’之间根本没有相对运动。这句话很绕嘴是不是?我试着用比喻来说清它。甚至做比喻也很难啊,此刻我唯一能想到的、比较接近的比喻,是科学界曾经讨论过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饱和蒸汽管道。”

他简略介绍了这种管道的基本知识:“汽车在真空管道中行驶能消除风阻,从而以比较低的能耗实现超声速行驶,但建造巨大的真空管道造价过于高昂。解决办法用饱和蒸汽来取代真空,这种蒸汽超过凝结临界点但仍保持汽态,当车辆在管道中向前行驶时,前方的蒸汽受压后立即液化,这相当于我们的空间洇灭,于是车辆就在无风阻的情况下前进。车辆驶过后蒸汽会变得稀薄,液化的蒸汽因而迅速汽化,使管道蒸汽恢复原状。”

亚历克斯竖起食指,“请注意,在这样的运动方式中,车辆相对于身后的蒸汽,或者说相对于其身后的‘空间’,是不动的,这片空间我们称之为‘本域空间’;但相对于之外的空间比如管道壁,是运动的,我们称之为‘非本域空间’。我们的金鱼号之所以能够退行,就是因为在鱼尾处的局域空间不断被消除,于是形成了一条连绵的空洞,向空洞中不断流泻的空间就带着飞船一同行进。所以,我要再次重复一遍:这根本不是物体相对于空间的运动,也与力完全无关,而是‘本域空间’相对于静止空间的运动,飞船只不过是被本域空间裹胁而去。”他笑着说,“过去,科幻小说经常描写‘虫洞’,说虫洞可以连接翘曲空间,那始终只是幻想。但今天我们实现了真正的虫洞,它是在平直空间里人工挖出来的!只不过它是随挖随陷,飞船过去后虫洞也就消弭无形了。”他问大家,“正如巴罗上次在会上指出的,这个道理太绕,我不知道说清了没有?”

楚天乐笑着说:“我也找到了一个比喻。当年我曾举过孙悟空缩地法的例子,还说缩地有两种办法,一是在前边的路上挖去一大块,一是让前边的路均匀地收缩。大家还都记得吧。”

众人笑着点头。一个人说:“记得。当时你就是从‘空间均匀收缩’这点出发,论证出局域收缩宇宙的边缘没有逆向湍流。”

“但现在用上第一种方法了。金鱼号的飞行就是靠着在前方空间挖洞,不是挖去一大块,而是一下一下连续地挖。这样一来,后边的空间就一直向前滑移,在这片空间里静止的飞船也就被裹协着往前走了。这也是一种缩地法。”

众人点头,说听明白了,连其中一些属于“文科”的与会者,如危机处理专家吴正、古生物学家王清音女士、人类学家冀如海、心理学家董月霞女士,包括主持会议的姬人锐,都敏锐地理解了这些“很绕的”理论。这让亚历克斯有点意外,也很高兴:

“大家都明白,那我就往下说了。虽然飞船所受的拖曳作用时间很短,只是普朗克时间的级别——当时贺梓舟就是以这个道理说服巴罗的——但它并非是由力引起的位移,而是‘纯几何’的位移,两种位移完全不同!由力引起的位移,其大小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而‘纯几何位移’是瞬时的,完全与力和时间无关,所以飞船最终表现为后退。后退不算问题,我们只需——就像现在这样——把金鱼号倒过来就成。”他苦笑一声,“问题是,我们精心制造的抛物形反射镜面,此刻竟然成了前进的阻力!当飞船随本域空间向前运动时,光压驱动力同时使它在本域空间匀加速地后退,否则飞船前进得会更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