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这游戏真硬核(第2/3页)

结果这批战舰迎头撞上了AI精心准备的防空微尘带——把各种大小不一的微尘散布在太空中,战舰如果低于一定速度进入该区域,就跟汽车进入减速带一样,只会产生一些普通的外壳发热,以及减速的情况,并不足以威胁战舰的结构。但如果速度一旦高于规定的限制——战舰就要面对巨大冲撞导致解体的风险。

结果,一次规划好的战术冲锋,变成了一桩超级巨大的连环车祸。

从那以后,联邦的军队在民间就成了酒囊饭袋的代名词,因为巨大的损失,国内陆续发起了无数次的反战抗议,征兵额度开始受到议会不断的限制,日削月减,越来越窘迫……

为此军事部门不得不在战舰配置上不断做出改进,他们把最早需要6个人驾驶的攻击舰,改成四个人,然后是三个人——最终改成了现在的双人机组。

据说政府部门本来还有做单人机组的打算,但屡次的飞行试验证明,正常的人类在太空那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还要执行长期的军事任务,如果单独一个人的话,很有可能会罹患精神上的衰弱疾病。

这个倒也算了,到了这个时候,战争的残酷已经开始展露狰狞,些许精神衰弱并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但患病速度也太快了!

快到什么程度?

游戏没有直接给出据说被列入了真实联邦机密的资料,不过在加速的游戏进程里,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战舰刚刚出港,距离作战目的地还有十分之九的距离,就会自己爆炸,或者是杀死周围自己的同伴。

对于联邦的军队来说,一艘船里放两个人,这已经是现在技术条件下,能够做到的极致了。但即使如此,前线将军们的要求依然没有办法得到满足——随着时间的进展,叛军的飞船开始一天一天多了起来,甚至有开始压倒联邦的趋势。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叛军的飞船里,是不需要放人的。

他们是AI,复制一段程序进去,就能完美的对飞船实施控制了,AI不像人类这么娇贵,他们不会患上什么精神绝症,相反对于AI来说,贯彻智体的意志,像人类复仇,已经成了它们的一种本能。

看那些玩过这款游戏的人写的攻略就知道,在智体阵营,飞船里的AI士兵,本质上,就是一段人格化的数据,只需要不断的对这段数据按一下复制——嗯,因为是智体直接操作,连“按”这个动作都给省了——然后就直接零成本地解决联邦方案巨大的困扰。

第二,是战争资源的问题。

这里不是指建造军队需要的资源,对于联邦这种级别的文明来说,其实建造飞船本身的消耗,在战争中几乎是忽略不计的,一艘战舰也就是几千吨的质量——而随便一颗行星拥有的总质量……可以造出几乎无穷无尽的飞船。理论上来说,联邦甚至可以把几颗不重要的行星全部变成舰队——如果联邦能够找到这么多飞行员来开这些飞船的话。

这里的战争资源主要指的,是对行星质量的军事动员上。

为了这个专门的概念,吴清甚至去网络上专门了解了大量的相关概念。

有一点恐怕是吴清这个具备地球思维的“人”很难想象的,那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战争双方大家都关注的一个重要数据,就是可调动质量。

他反复在游戏中选择了好几次阵营,才慢慢明白这个可调动质量是什么意思——是指战争一方可以牺牲的行星质量。

在地球人看来,一颗行星的质量本身似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地球人哪怕已经初步走出了地球,对整个地球的质量运用,恐怕还不足整个地球的百分之,不,百万分只,百亿分之一。

要知道,地球的总质量大约是6X10^24kg,24次方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样,但如果用普通一点的数字来形容,那是整整60万,亿,亿吨!如果把整个地球的质量平分给每一个地球人,按60亿人计算,每个人能分到一万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