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4/7页)

贾宝玉如今那真的是烦透了这些事情,那些士族企图利用宗教来愚民,而对于贾宝玉来说,他根本不在意人间的信仰,所以,宗教这玩意对他来说,本来也就是可有可无的。他如今要大开民智,何必在意这些信仰呢!何况,若是那些百姓因为各种缘故,可以死后封神的话,那么,自然会有更多的积极性。

刘盈呢,也在那里赞成唐三藏的意见,借助于上清给他的法门,刘盈所在的世界呢,如今正在不断壮大,哪怕速度并不快,但是呢,终究是越变越强了,所以,刘盈如今慢慢底气也足了起来。他现在已经开始尝试着真正册封神明,哪怕一开始的时候,大汉的气运只承担得起一般的地祗,比如说什么土地城隍一流,但是呢,这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始。

因此,刘盈还在那里热心地给唐三藏出主意,甚至将百家的思想都给了唐三藏一份,让唐三藏可以用来参考。

唐三藏对此很是感激,他吃亏就吃亏在这里了,连续十辈子了,都是在研究佛法,佛门在这方面,那简直可以说得上是混账,明明将金蝉子贬入凡间了,偏偏还在继续玩弄着唐三藏的命运,生怕他脱离了佛门的掌控。

因此呢,在佛法方面,唐三藏那叫一个一点就通,没办法,就算是一头猪,轮回十世都在研究佛法,那也能开口阿弥陀佛,闭口善哉善哉了!但是对于真正的入世的学问,却只知道一点皮毛。而先秦时代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几乎是各种思想最璀璨的时候,汉承秦制,这些学问多半也传承了下来,尤其自从刘盈登基之后,对于绝大多数的学派,都保护了起来,即便是不用,也印刷了典籍,设立了博士,让人将这些学派的学问传承下去,而这些呢,送到唐三藏手里,唐三藏自然能够触类旁通,领悟出他想要的道理。

刘盈给了唐三藏这些典籍自然是有要求的,唐三藏日后的学术成果就得给刘盈一份,毕竟,如唐三藏这样若是真的能够自开一派的人物,他的道统,他留下来的典籍,那真的是具备指导意义的。

尤其,刘盈的大汉,也已经出现了佛法的流传,这让刘盈对此极为不满,只是,佛法这玩意背后站着那些大能,刘盈呢,也不能完全封禁,因此呢,只得将那些远道而来的僧人撵到最偏僻的地方去,免得他们蛊惑人心。

事实上,已经有人对于佛法的作用很感兴趣了,他们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佛法能让底层的百姓安于现状。而很显然,大汉如今的百姓就是太不肯安于现状了。你这边稍微苛刻一点,人家就不干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天下工坊多得很,大不了找朝廷申请去开荒。开荒前面三年不用交税,朝廷还提供无息贷款,什么种子,农具,样样都有,尤其,当墨家,公输家合作开发了许多农业器械之后,开荒就不再是什么苦差事了。各种大大小小,型号不同,功能不同的机械从开垦荒地,到收割粮食,几乎都不用人太辛苦操作,以前的时候,一个五口之家,有个百亩之地,都没有那个精力做到精耕细作,只能多半靠天吃饭。而如今呢,机器一天的功夫,就能深耕一顷甚至是更多的土地,比起牛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播种同样也是如此,地少一点的,可以用那种手动的播种机,围着土地绕个几圈,差不多就播完了。地多一点的,用上自动的播种机,泡壶茶的功夫,差不多一亩地就种完了……

总之,如今只要准备足够充分,种地压根不算什么苦差事,只要你肯出去开垦,其实大多数的成本都是朝廷在支付,你只要按照朝廷的导向种植相应的作物,遇到问题,还有农家的人来帮忙解决,粮食收割了,朝廷也会给出一个指导价,防止谷贱伤农,外面价钱高,你可以卖给外面的粮商,外面价格低,就可以直接卖给朝廷,总之,根本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