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其所 (末日三部曲3)(第4/10页)

“世界历史是一个加速过程,变得更高效的同时也变得更脆弱。如果小路被堵,你只需要徒步绕行;然而公路被堵,你就得等待特种设备清除路障。几乎任何人都清楚如何修补卵石铺成的路,可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修好光缆。技术越是古老低效,冗余性就越强。”

“你的意思是,在技术上更简单东西就更容易恢复。”麦蒂说。

“可我们的历史也是需求的增长史,需要供养的人越来越多,需要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妈妈说。

妈妈告诉麦蒂,美国在这次危机中运气不错:几乎没有导弹击中美国领土,在暴乱中丧生的人也相对较少。可是全美基础设施严重瘫痪,难民涌入大城市。波士顿人口比危机之前已经翻了一番,随之而来的是需求的高增长——食物、衣服、住所、卫生设施……

“在我的建议下,州长和市长试图依靠分散的公民自发组织,他们拥有低技术运输手段,可我们没法让他们发挥作用,因为效率太低了。拥堵和故障发生得过于频繁。得考虑Centillion公司提出的自动化方案了。”

麦蒂想起迷雾曾对她的“慢速执行周期”有多不耐烦,她想象路上满是自动驾驶的卡车,以每小时百英里的速度一辆接一辆地行驶,没有由于人类不可预测性造成的交通拥堵,没有走神和疲劳驾驶造成的事故。她想到不知疲倦的机器人装载和卸载数百万人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想到执行精确算法的机器在边境巡逻,目的是为口音正确、肤色正确、有幸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出生的人保卫珍贵资源。

“所有大城市都在做同一件事。”妈妈的话音里有一丝防备,“光靠我们不可能维持下去。正如Centillion公司所说,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

“然后司机和工人将被取代。”麦蒂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们在灯塔山抗议,希望保住工作。可是更大规模的人群又来抗议司机和工人。”妈妈揉了揉太阳穴。

“如果一切都交给Centillion公司的机器人,下一个神灵——我指的是穷凶极恶的人工智能——不会把我们置于更危险的境地吗?”

“我们已经发展到必须依靠机器才能生存的境地。”妈妈说,“世界已经脆弱得无法让我们依赖人类自身,所以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世界更加脆弱。”

Centillion公司的机器人接管了维护入城物流的关键工作后,表面的太平开始在生活中恢复。政府为失业工人开创新工作:修改旧数据库中的错误;清扫机器人够不到的街角;欢迎州政府大厅里忧心忡忡的公民并带领他们参观——有些人抱怨这只不过是粉饰太平,如果Centillion、节奏逻辑、思维比特等科技公司用自动化设备夺走更多工作,政府该怎么办?

可是,至少人人都能领到薪水,可以购买机器人队伍送进城的补给。电视上,Centillion公司首席执行官到处保证,他们不会开发类似已经死去的数字神灵一样的“恶棍人工智能”。

这样挺好,不是吗?

麦蒂和迷雾继续收集以前的数字神灵留下的片段并进行研究,侦查永生公司获取它们的目的。有一些片段曾属于麦蒂的爸爸,可是少得可怜,甚至连尝试重建爸爸的梦想,她都不敢奢望。麦蒂不确定自己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爸爸从没有完全接受自己作为脱离现实的意识存在,所以她也不确定爸爸是不是想“回来”。

与此同时,麦蒂还在执行一项秘密计划。

她想送给迷雾一件礼物。她在网上尽力查找有关机器人学、电子学和传感器技术的一切,在线购买元件,通过Centillion公司的无人机高效便捷地送到她的住处——甚至直接送到她的房间:她只要开着窗户,不管白天黑夜,马达嗡鸣的灵巧无人机随时都可以穿过窗口,卸下小小的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