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班克斯的文明世界(第6/8页)

生存空间

大部分“文明”世界的居民生活在“类行星轨道平台”上,这是一种巨大的人造世界,可以容纳数以十亿计的人口。其他人长期在宇宙空间游历,乘坐“通用系统飞船”之类的运载工具,几乎没有“文明”世界的居民生活在行星上,除非他们在访问其他文化体系。这部分是因为“文明”世界对自身扩张活动的约束,他们不愿征服或者向现有行星移民。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类行星轨道平台”建造技术,他们没有缺乏生存空间的压力。

“类行星轨道平台”通常是“文明”世界利用小行星、陨石和太空垃圾之类不利于宇宙飞行的散碎材料做成的圆饼状平台。模拟行星重力之后,被放置于与恒星保持一定距离的轨道上,略微倾斜,以保证有四季更替。水陆比例约为三比一,通常可以容纳数十亿人口。“文明”世界钟爱这种形式的原因,部分是因为他们把行星看做不经济的居住方式。例如地球,本身的物质材料足够做成一千五百个左右的轨道平台,足以容纳五百亿人口,而现在,球状的地球只居住了六七十亿人,就已经拥挤不堪。“文明”世界不会把行星当做原料制造轨道平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行星也有灵魂,不应被随意侵犯,另一方面是因为宇宙中有足够的散碎材料可以供他们使用。轨道平台也有自己的主脑,类似于飞船,只不过功能更为强大。

其他文化系统有各自不同的居住地,“文明”世界只是在出于军事、科学或外交目的时,才会造访他们。其中包括小行星、环形世界和圆葱一样分层,又戒备森严的果壳世界等。

生活在巨大飞船和人工居住地的“文明”世界,没有征服其他地域的需求,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疆界。他们的影响范围很大程度上由当前的飞船位置和居住地分布来决定。与此同时,他们也会试图对周边的银河系居民施加影响,营造有利于“文明”的外部氛围。整个文明世界也在缓慢演进当中,不断融入周围的社会和个人。

尽管“文明”世界是银河系最先进、最强大的势力之一,但也仅仅是“发达”社会体系中的一个,其他对手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些先进的文化体系,有的更专注于自身发展,有的不择手段扩张领土和影响范围。“文明”世界是比较温和,又积极参与银河系事务的一股势力。

如果去除掉宇宙航行的部分,他们之间的争斗和对外政策,与现时代的国际政治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看做是某种影射。“文明”的所作所为,很像是某些发达国家。它一方面希望所有的“落后”文化采取与自己类似的立场,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背上肆意扩张的道德负担。说法和做法存在一定的自相矛盾。这也给“文明”系列小说带来了一些争议。

对外政策

尽管“文明”世界居民的个人生活无忧无虑,幸福美满。它的很多社会成员却并不甘心无所事事,他们主动承担起一些“慈善工作”,或公开或秘密地参与到其他落后文化体系的发展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避免一些最具有灾难性的错误发展道路。在“文明”世界的人们看来,这是他们富有的“道德义务”。

“文明”世界认为,盲目兼并星球是不符合经济原则的做法。星球最好是保持原样。他们可以用少得多的代价,创造自己的人间天堂。

“文明”社会的一个内部机构——星际事务部——就负责处理此类事务,采用外交和其他手段达到目的。在星际事务部下面,又设有一个特情局,这是一个特工组织,采取的行动更为隐秘。因为“文明”世界对其他星球的干涉常常会引发反感,所以需要谨慎处理。

星际事务部只是一个很小的部门。大部分“文明”世界的居民,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接触通用系统飞船,他们乘坐普通的快速载客飞船在星空穿梭。有人会真的去旅行,也有人只会在脑海里体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