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死海幻日(第4/6页)

  西夏墓葬与中原墓葬的显著区别,在于西夏墓室顶部有一小洞,自上而下,悬挂一盏长明灯,封墓之前点上长明灯,再以七层墓砖封死,长明灯耗尽墓中氧气,形成真空,使壁画保存极好。

  墓门前有照壁,浮雕武将、托梁兽,上方彩绘星云纹阙门,各类仙灵异兽,气势森严。墓砖壁画以四类为主,一是墓主人生前骑乘骏马行猎,二是描绘墓主随军征战的场面,三是描绘墓主夫妻奢侈的饮宴享乐,四是奴婢们忙碌于屠宰、炊庖等杂役。墓室当中除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壁画,仅有四个抬棺的石俑,棺下座台也叫棺础,皆为赤身奴隶力士之形,屈膝跪地,二目圆睁,口中有獠牙,肚大腰圆,两臂粗壮,头肩平齐,呈低首负重之态。从墓砖壁画上可以看出,应该是座夫妻合葬墓,墓主是位将军。

  据说其中几处墓室的壁画也有伏魔天尊,以前常有打黄羊的进到墓中躲避风沙,上水的驼队也进来过,当地上岁数的牧民说起墓中壁画,可谓绘声绘色。晋豫两地也有几座伏魔殿,供奉伏魔大帝,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护法,那是按道门中的传统,西夏壁画中的伏魔天尊,属于佛教分支,失传于后世,没有多少人见过。我想找到相应的壁画看个究竟,于是吃了些干粮,在墓室中歇了一阵子,又点上火把往里边走。坎儿沟西夏贵族墓葬群,1949年之前被盗墓贼挖开的,不下1400座,皆为壁画砖墓。墓葬群中主要的壁画,不在四壁,而在头顶,完全不同于常见的西域墓葬。西夏贵族观念中,墓主是佛教壁画的供养人,墓中壁画越精美,死后功德越大。主墓室顶壁抹了白膏泥,顶上不是一块一块的画砖,画幅十分巨大,有的甚至使用了金粉。我们用火把照亮,一边往前走一边往上看。墓顶上有少量壁画,并不属于经变题材,从这些壁画中的描绘来看,西夏灭国之前,暗河涌出沙漠的水梢,并不止坎儿沟一处,另有几座佛窟、寺庙,分布在暗河沿线,暗河直通地宫。可惜盗毁严重,金粉均被刮去,大量壁画墓砖残缺不全,许多已经风化剥落,色彩暗淡模糊,估计过不了二三十年,精美无比的西夏壁画都将消失。而且墓室一间接一间,墓葬群中壁画太多了,挨个看过去,三五天也看不过来这么多。

  4

  经过持续百余年的盗掘,1400座西夏贵族墓葬几乎都被掏空了,由于墓葬群非常密集,埋得层层叠叠,盗墓贼将各个墓室打通,盗洞四通八达。几处墓室中可以见到尸骨,有的是墓主,有的是盗墓者。有些是盗墓的见财起意,自相残杀而亡,也不乏做贼心虚,自己把自己吓死的。

  在一条墓道拐角,有两个盗墓贼,死了几十年了,旁边有一个身穿红袍的干尸,带了佩剑和神臂弓。可能这两个盗墓的,用绳子从棺中拽出干尸,掏取明器之时,遭了其余盗墓贼的黑手。

  胖子捡起那柄长剑,用火把照了照,剑身长出了土锈,但是锋锐不减。大金牙说:“西夏墓中陪葬的刀剑,称为夏人剑,还有神臂弓,史书称射三百步,可洞重札,铠甲系冷锻而成,光滑莹润,弩箭不入。”我说:“以前的盗墓贼不要这些东西,搁到如今也值几个,可是带不动了,只背水壶干粮,我都快累趴下了。”胖子见两个盗墓贼身上各背了一个长条包裹,以为还有明器,拆开一看,却是两支俄国造M1891—莫辛甘纳步枪,民间又叫水连珠,形容这是连珠快枪。在过去来说,一支连珠快枪可以换四头骆驼,那已经很值钱了。来沙漠盗墓之人,担心枪支进了沙土,常用布包裹起来,但是没抹枪油,其中一支枪栓已经拉不动了。另一支步枪倒还可以使用,不过子弹仅有五发。胖子将连珠步枪背在身上,又在死人身上掏了半天,摸出一支手枪。那是支俗称“单打一”的土制手枪,民间造枪匠做的,威力一般,而且只能打一发装填一发,射速不快,又非常容易哑火,以前在蒙古大漠,以及黄土高原上,这是土匪常用的武器。我检查了一下枪膛和撞击锤,完全锈死了,根本用不了,而干尸身边的神臂弓,名为神臂弓,实为弩箭,过去几百年,保存依然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