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证明(第4/6页)

董孝波又抽了几口烟之后,突然一副很无奈的笑着说,结果你们猜我父亲跟我说什么?他说,假如有一样东西,你要努力奋斗10年才能得到,这会非常辛苦。但是假若你踩着别人的肩膀,你就能在1年的时间得到的话,你会选择哪种方式?董孝波说,当时他并没有回答,结果父亲说,如果是他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踩在别人的肩膀上,那是因为,他不能容忍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

董孝波说,父亲的话特别现实,但是却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子就让他明白了许多。也许父亲在道德上并不是一个值得夸赞的人,但是说到赚钱赚名声,出人头地,他却是个人精。董孝波说,于是当天晚上他挂了电话后就决定,自己不要被别人踩在脚下,既然在香港已经举目无亲,那么自己就要豁出去干,不敢说混得比父亲好,但起码要比那几个瞧不起自己的兄弟强。

他说,他后来就开始在工作上动起了心眼,开始学会了分析领导层的相互关系,觉得哪个更能够有实权,谁说的话比较有分量等,他就去刻意的接近这些人,为了这个,他甚至卖掉了父亲留在香港给他的房子,用卖房得到的一大笔钱,花了极少的一部分租了个很差的公寓,却用那绝大多数的钱,用来打点和领导的关系。

他还说,打点这些关系并不是为了能在这个单位里混到个什么职位,而是为了透过他的领导,去认识更多比领导还要高身份的人。他的钱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中国人习惯了收受礼物,于是自己也开始觉得这样办事效率要高得多。没几年的时间,他就在那个单位里风生水起,也认识了不少社会外部的强力资源,在他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毅然带走了那个公司里的骨干成员,自己当起了老板,自己干。董孝波说,而在自己当上老板的时候,他还没有买过车,还住在那个廉价的公寓里。

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董孝波这叫做吊丝的逆袭。虽然我并不赞同他这种过河拆桥的混蛋做法,但是他终究是成功了。董孝波说,人就是这样,一旦你有了地位,人家就会去注意你光鲜照人的一面,之前做过些什么龌龊事,很快就被人淡忘了。当时的港元,正在逐渐贬值,自己精于观察,赶在金融风暴前,撤掉了自己在香港的一切投资,开始转向大陆,因为大陆的人口更多,市场更大,而自己的家乡也在广西,作为商人,他还是想要给故土做点贡献。而在这些年的时间里,他和父亲的交集很少,他说也就是每年新年的时候,自己会飞去马来西亚和父亲吃一顿饭,然后就回来。他说,父亲越来越老了,身体也变差,所以家里的其他几个兄弟姐妹每次跟父亲团聚的时候,都是在看父亲的身体情况,想要了解是否留下了遗嘱,自己到底能够分到多少之类的。董孝波说,虽然大家都没明说,但是自己是完全看得出来的,虽然是个大家族,却是一盘散沙,对付我这样的私生子的时候,一个个很团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时候,却又大气不出了,成天盼着分遗嘱。我不会去分,想来也没留下我那一份,所以在那个时候,我有一种痛快的感觉,我开始庆幸私生子的身份给了我奋斗的力量,就为了证明给你们看,我一样活得堂堂正正。

董孝波说,而在那一年的聚餐中,父亲看他有出息了,也难得的欣慰。饭后带着几个孩子一起聊天,这让他受宠若惊,而也就是那一次闲聊中,他得知了父亲手上有一个宝贝,而这个宝贝就是玄奘手书的贝叶经。

董孝波说,当时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东西的来历,一开始还以为自己父亲是喜欢收藏罢了,谁知道回到内地以后,他才偶然打听到这贝叶经的来历,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靠什么生意发家致富的,而到那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专门倒卖古董珍宝的投机商人。于是他说这样一来他就想得通了,难怪每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其余的兄弟都会在席桌上赠送给父亲一些古董,不管是不是在示好,总之送的礼物越贵重,自己分到的遗产就能够多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