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群雄聚集。(第2/3页)

老回回哼哼唧唧的笑了笑,却没有任何表态,只是目光却望向了不远处城墙上的晃动的人影。

这时,一匹快马从后方疾奔而至,马上汉子一嘞马缰,快步跳下马来,对着张献忠的耳边低语几句!

张献忠大喜,对着周围众人道:“我儿文秀(刘文秀,张献忠义子,四将军之一),已经会同扫地王、治世王(刘希尧,革左五营之一),下午即将赶到,咱们且回去收拾下,好生迎接弟兄们!”

众人顿时欢呼雀跃,纷纷翻身上马,朝着己方营地奔去!

而自始至终,守在城墙上的官军只是遥遥观望,任由流民军的统领们如同逛花园一般,哪怕一支冷箭都未发射!

……

南阳城,城墙上,左军副将金声桓脸色铁青,一直注视着这股流民军的身影退回到营地中。

金声桓今年不足四十岁,身材高大,脸型瘦长,身上似乎带着一些高丽人的血统!他也是辽东军出身,崇祯五年,他无意间得罪了上官被贬,幸得左良玉收容,他才又能东山再起。不过,或许是先来后到的关系,他加入左军尚晚,而且本部并没有多少人马,只有不足千人,有意无意之间,他总能感受到其他军官对他的排挤!

以至于待到左良玉本部大军撤离,这守城断后的任务,却留给了他!

“哎~~!”金声桓长长叹息一声!

这才不足半月的功夫,原本不足三万的流民军已经暴涨到了七、八万,隐隐还有再朝着这边集结的意思,而他手下只有不足万人的守军,力量悬殊至此,这让他如何守城?

虽然左良玉本部大军就在百里之外,但金声桓用屁股想,怕是也能想到,真要到了那时候,他姓左的还会顾得上自己的死活么?

自崇祯十年四月起,大股流民军顺江而下,欲围攻安庆,朝廷三番五次的催发调令,但左良玉根本不予理会!以至于西北五省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不得已,驰援千里,以解安庆之围!

眼下,宣大总督卢象升镇守北疆,洪承畴、孙传庭两部也是人困马乏,阵员不整,而湖广、江南、四川等地,根本没有可战之兵,整个中原地区,只有左良玉这一部近十万军马,兵强马壮!

南阳城作为豫南控制中原的门户,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城高墙厚,人口还算得上是稠密,若是真心相守,怕是这些流民军真的未必就能攻下来!

但最为可怕的是,金声桓本部粮草不足,眼下,城中的存粮,怕是只能维持十天,而左良玉迟迟不肯发下军饷粮草,将士们早已是人心惶惶,这~~这又怎的能守住这城池?

“去!派人禀报大帅!这粮草、军饷,援兵,到底什么时候能到?他娘的,再不来人,这城,老子也不守了!”金声桓大声喝令身边的亲兵道。

“是!”亲兵不敢怠慢,赶忙转身奔下城去。

身边一个文士打扮的幕僚却无力的摇了摇头,仅是今天,求援的信使已经发出了三次,算上前些天,怕是已经接近百次,可左大帅那里,依然没有半点动静,难道真的是不管自己这方死活了么?

想到这里,他赶忙凑到金声桓身边,低声耳语道:“将军,若这般发展下去,咱们怕是真的凶多吉少了啊!以学生看,咱们,咱们还需早作打算才是啊!”

金声桓看了这幕僚一眼,此人是他的心腹,已经跟随了他近十年,连他都这般说,那……

金声桓深吸了一口气,咬了咬牙,用力点了点头,“来人!将麾下千总以上军官召集到大帐,某,要,议事!”

……

南阳通往襄城的官道上,几匹骏马急急奔过,带起一阵烟尘,正是刚刚金声桓部的亲兵信使!

但他们出城还没跑到三十里,便看到官道上一队衣甲齐整的官军,正有序的朝着这边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