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第2/3页)

偏偏所有人都觉得这样才喜庆好看。

人群里老支书的小儿子被挤在壁角,伸长着脖子几乎看直了眼。

接下来一切都理所应当的繁忙,装扮得傻气憨憨的陶湘礼貌而尴尬地笑站在桌子一侧,被带领着正式接受了县里领导亲民般的嘉奖与鼓励。

手中被塞上锦旗与奖证,新的五角红金色奖章挂在红章旁边分外夺眼,老式摄影机“咔嚓”声不断,将屋子里所有的人与景象都拍摄了进去。

轮到报社记者采访的时候,陶湘脸都笑僵了,好在都不是什么难问题,自我介绍之后简单回答一些当时发生的情况就好,对于去公安局走过一遭的陶湘来说简直手到擒来。

“……这些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应该做的!”

陶湘发言完毕,又是一阵屯民们自发的激烈喝彩,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事情到这里基本就算圆满完结了,县里的领导解决了一桩事也挺高兴,看了眼时间不早,预备离开回县城,老支书连忙起身带着人相送。

这一送,所有屯里的人都跟着,陶湘自然也只能站在其中,甚至还得是前排,寒风阵阵夹杂着小雪直往衣衫单薄的她脸上扑,眼看清水鼻涕都快下来了。

路上,老支书踌躇了半天,小心翼翼地询问起县里领导关于他们旮沓屯生产队大队长职务调令的事。

“哦,这事得归县里民委办管,等回头叫人替你们屯说一声去。”

科长几句话同老支书说完,转过头又带着笑与陶湘在屯口握了握手:“陶知青年轻热心,堪为知青表率啊,社会正需要你这样的同志,欢迎以后来县里做客。”

“一切为了党为了群众,谢谢领导们的鼓励。”看过□□知道标语录的陶湘自然乖巧应道。

报社记者又“咔嚓咔嚓”几声将这一幕连同后面密集的围观群众拍摄下来,作为即将登上报纸的素材。

老支书一直喜形于色,连带着平日里低调的作风也高调起来,走起路来背杆都直了。

他冲着陶湘拍了拍胸脯夸下海口:“陶知青放心,赵家亏欠你们的钱,过不了多久大队会想办法给你们做主还回来的……”

对方哪还有之前表现出来的为难推脱,就冲屯里这位新晋的知青福星,恨不能任何事情都大包大揽。

陶湘吸了吸鼻子,只含糊应了一声,没法表现出特别高兴,钱不钱的暂时无所谓,她只知道自己再不穿上厚袄衣就要快冻死了。

其他人也是一样,身上的衣裳体面单薄,个个鼻涕冻得直流,但脸上又兴奋又冻冻索索。

下午三四点钟天黑得最快,雪虽然不再下了,料峭的寒风却径直往人脸上割。

陶湘回热热闹闹的老支书家拿了自己的黑袄后,并没有久留,想起分开的顾同志,她寻了个借口就匆匆回了屯尾。

一路上屯里的人看她的目光都带着热情敬仰,更有婆婆婶子直接上嘴夸,搞得陶湘一脸不好意思,脸颊绯红。

“这陶知青真是好看,又有出息,谁家讨到真有福了……”人群里不知谁念叨了一声,忽而众人背地里都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陶湘没有着急回四合院,而是先去后头转了一圈,可牛棚里只有顾老一个,顾景恩俨然还没有回来。

她脸上的红意褪了个干净,心底一下子担心起来,自己走得着急,压根没有来得及同对方说上一声,顾同志可别还在镇上傻等着。

眼见天色越来越黑,陶湘咳嗽了几声,在无人的院门口踱来踱去,还打了好几个喷嚏。

正当她终于耐不住,准备去屯口的时候,却被院里的人发现了。

“陶知青回来啦?咋不进屋子?”西厢里作陪的婆婶们满面笑意问道。

旮沓屯今天有县里的人来找陶湘的事她们都知道,本着拿第一手资料的心思在四合院热热络络说了一下午话,也是看着时间不早,得回家做饭这才出来,恰巧就遇上了徘徊在外的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