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2/3页)

太后在这宫中,向来都只是个不问世事的慈母佛爷,这话的意思,便是要借她的颜面可以,但是也必须得去陛下跟前过了明路,若是陛下给了她这个颜面便罢,若是当真不许,她也只是如从前一般,只是开一遭口罢了,却并不会为了这等琐事叫陛下为难,伤了她十几年养出来的“母子情分。”

苏明珠知道太后的性子,能有这样的结果,便已经很是满意的,当下立即真心谢了,便亲自上前扶了太后,一并出门又往乾德殿里行去。

才到了乾德殿门口,得了信儿的魏安便很是殷勤的跑了出来:“小人见过太后,见过贵妃,陛下正与董太傅说话。”

“哦,既是忙着国事,咱们也不必……”太后的话还未说罢,魏安便又连忙道:“陛下说了,都不是外人,与太傅该说的事都已说罢了,太后贵妃尽管进内就是。”

听了魏安这么说,两人便也不再推辞,苏明珠心下凝重,想着董太傅这时候都没走,只怕是当真已经定下了。

但她却也并不气馁,只缓缓吸了一口气,便扶着太后进了内。

知道太傅还未走,苏明珠原本以为,一进乾德殿,就能见着他们君臣师徒相谈甚欢,一派相得的场景,可一进门后,却是微微吃了一惊。

并没有没有君臣相得,赵禹宸坐在桌案后,眉头紧锁,年纪一把的董太傅却是再金砖之上跪着,零落的胡须微微颤抖,满面的惭愧不已、有负君恩的模样。

倒像是兴师问罪?

心中一念闪过,苏明珠低眉敛目,且先与赵禹宸福身见礼。

殿内赵禹宸见了太后也许起身见礼,地上的太傅转过身,又对太后俯下了身去,就这般团团行礼之后,赵禹宸便顺势请董太傅起了身,温和了面色道:“太傅实在不必伤感,子孙后辈不肖,无碍太傅劳苦功高。”

顿了顿,他甚至还又补充了一句:“再一者,太傅于国于民忠心耿耿,三代之功,即便是子孙不肖获罪,瞧在您的功劳上,也合该宽免些的。”

“臣惶恐!”董太傅听着,却又重新跪了下来,垂头掩面,近乎哀泣:“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更何况老臣膝下那畜生,有今日之祸,全为臣教子不严,疏忽内宅之故,陛下仁德,合该将臣也一并降罪才是!”

竟是当真在兴师问罪?苏明珠听着心头便是一动,只是不知是什么罪状?有多严重?

她偷偷抬眼看了赵禹宸一眼,瞧着他眉目舒展,甚至都似乎心情不错的模样,便觉着想来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应当并不会伤到了董家的根基。

事实上,赵禹宸的心情的确是很不错,打从刚才把卷宗给了太傅手里之后,太傅话里话外说着这些罪状都乃是他长子董政自作主张,他自己毫不知情。

赵禹宸也不质问,面上立即便信了,非但没有质问,赵禹宸痛心疾首之后,反而作出了一副格外温和的仁德样子来,诸多劝慰,只说着子孙之事与太傅实在无干,就算是董政当真犯了这些合该凌迟处死都不为过的罪状,但看在太傅的面子上,他也会宽待一二,留他一命罢了。

但赵禹宸又如何不知道,他越是这般说,董太傅便越是不能应,若不然,太傅便是一世英名尽毁,再不能称作朝中典范不说,一旦他用自己的三朝功劳来保下了儿子的性命,他便也再不能留在朝中,只得请旨乞骸骨,告老归乡,如此一来,董家便更是只如大厦倾倒,再难挽回。

因着这般缘故,赵禹宸有意的越是“仁德,”太傅便反而越发的要大公无私,大义灭亲,亲手将自己信之重之的长子一脉,都生生的送上绝路。

瞧,太傅,朕也不会一直当个由着你操纵的帝王,这些阴谋权术,朕也是会用的,赵禹宸看着面前太傅泛白的面色,心下却是一派的冷漠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