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8页)

一行人绕过小径,便到了御碑亭,见那亭柱上当年康有为的长联依旧还在——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花菜香,如此园林,西湖游遍未尝见;霸业锁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零,春煦秋阴,山青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

屈指算来,康有为在杭,亦不过十七年前之事。细想中华,庚子年以来,数十年间之风云苦难,怎不叫人扼腕。因此,我们的那位向往革命向往杀敌的青年杭忆,此时到底还是露出杭氏家族血液一脉中的吁感伤怀,长叹一声,诵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

寄草女儿心肠,又加战时鸳鸯离乱情思,想那郎君本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如今也只能是生死置之度外的了。本来没有这湖光山色来提醒,倒是不说也罢,既在此中,不免也是啼嘘的了。被那侄儿杭忆诵诗一首,竟也触景生情,一时便也长吟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刚刚咏罢,眼角还沾着泪水,她便嚷嚷着说:“不好不好,我怎么记起姜白石的《扬州慢》来了,什么胡马窥江,废池乔木,没有的事。我应该读辛弃疾的《破阵子》才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楚卿沉默地走在他们身边。出身旧贵族的她对这样的小布尔乔亚情调,可以说是久违了。八个月前,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因在杭养病的蒋介石之邀前来杭州会谈时,那楚卿尚在国民党的狱中。1937年3月间,蒋、周在西湖南山烟霞岭上的国共会谈,卓有进展;7月全民族抗战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再度和谈,女共产党人那楚卿出狱;10月,由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在浙江平阳北港山门改编集中,楚卿是听完政委刘英的报告后,悄然离队,潜往省城杭州的。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共地下工作者,此次她的任务是挑选与《战时生活}}期刊一起撤往后方的的编辑记者。毋庸赘言,楚卿一开始就对抗家人很有兴趣,甚至对他们的那个时代女性小姑妈也很有兴趣。楚卿知道,抗战需要他们,理想与信仰的实现也需要他们——是的,我们需要你们,你们必须和我们在一起。

然而,首次见面的震惊却是楚卿始料未及的;走在岛上的小径间,听这些人吟诗长叹,也是楚卿始料未及的。

一直没有说话的杭汉没有吟诗,却卷了卷裤腿,说:“这岛上风紧,我倒是有几分寒意了。”

话音刚落,杭汉早不在九曲桥板上。大家定睛一看,彼人已经矗立于桥栏杆,然后一下子猴跃似的,嘿嘿咬咬地从这个杆柱跃到那个杆柱,错蜒点水一般,忽西忽东,一瞬间就飞远了。

楚卿惊叹:“这叫什么功,看不出他有这一手!”杭忆说:“我们才五六岁的时候,寄客爷爷就给我们请了一个南少林寺的游方僧人,说是要深晓少林拳的‘易筋经’的内功法,便要养气练气,也就是练拳先练功。怎么练功,就从这马裆步练起。站桩,曙,就像我现在那样。”杭忆就地做了一个站桩的架势。

楚卿问:“你也会?”

“会一点皮毛。不及汉儿百分之一。锁心猿,挂意马,我到底没有他的那份恒心。说起来,今日杭州城里,汉儿也算是一把好手了。”

正那么说着呢,杭汉就远远地一点,又飞速地越来越大,转眼间,就轻轻一跳,落在楚卿眼前,双手作了一个揖,便道:“见笑。”

但见这少年两眼放射光芒,眉毛又粗又浓,正殷切地看着她——她突然想到她所掌握到的情况——杭汉是有一半日本血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