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5/8页)

古田织部最出色的弟子小掘运洲,就这样登场了。

和他的老师织部一样,小掘远洲也是武士出身,他们都是同样有着受封一万石以上的待遇的大名头衔的武士。不同的仅仅在于织部的武士头衔来自他无数次的冲锋陷阵,而远洲的武士头衔则来自于父辈的继承。二十六岁的远洲没有太多的战场拼杀,他性情稳健温和,织部死后,他做了秀光的茶道老师。

这位多才多艺的的大茶人看上去健康,典雅,优美而平凡,在诸多的艺术领域里却都有着非凡的创造。他是陶艺家,建筑家,园艺家,美术鉴定家,文艺家和书法家。同时,在茶道这个领域里,他又引入了日本和歌学的优雅的美感。他把和歌中的典故、诗词取来,为东山时代以后的著名的茶道之具命名,因此,这些名道具就被后世称之为“本歌”。小掘远洲对日本茶道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则是他的茶室设计,其中包括大德寺龙光院的密庵、忘签,南禅寺金地院的八窗茶室等。这些明亮的茶室具有书院式茶室风格,似乎也暗合了远洲那谐和明朗的心境。

对日本民族来说,小掘远洲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代表作桂离宫。这里面,茶人利休的素淡和王朝武士的华美,被奇绝地融合在一起了。

我们不能够知道,小掘一郎对艺术的诸多领域的偏爱,是否有着这样一种血缘的暗自的左右。但数百年之后的小掘一郎,其实只能从书本和母亲的口中了解到他的这样一位先祖了。在某一种暧昧的气息中长大的小掘一郎生性倔强残忍,同时又多愁善感,对政治和艺术都有与生俱来的狂热。很小的时候,他曾听他的做了艺伎的母亲说起过他的中国父亲。在她的叙述中,这位早已远隔重洋杏无音信的男子,乃是一个雄赳赳的中国武士。小掘一郎后来自己也成为一名军校的士官生了。进入陆军部以后,他娶了一名将军的女儿做妻子。然而,即便是在以一名真正的军人而自居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四百年前的那位先祖的茶人的荣誉。他常常到桂离宫去,想像着他的优雅的祖先穿着和服拖着木展从织部灯笼前走过的身影。他对中国的感情是复杂的,隐秘的,不为人知的。进入中国大陆之后,他的双手早已沾满中国人的鲜血,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正是在这里——同样是这样一双残暴的手,却无时无刻不在同时想像着手捧一碗真正的和平的茶——不管是日本式的末茶,还是中国杭州龙井山中的扁炒青茶…..自入中国大陆以来,小掘一郎第一次有机会滔滔不绝地与另一个人畅谈茶道。虽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他只能说是一个人在独谈,而且听他独谈的,还是一个支那人。他清楚地知道这些人恨他,无时无刻地希望能够消灭他。但他还是不能克制自己地认同了他们中的一些东西,这正是他不能对自己作出解释更不能面对自己的重要原因。不过今天他不想这些,这位多病的忧郁的杭州姑娘使他想起了中国春秋时代的美人儿西施——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眼前这一位,因为生着肺病,面孔潮红,忧伤满面,满腹心事,斜斜地站着,也是玉树临风,楚楚动人的啊。小掘相信她到这里来只有一个目的,求他放了她的哥哥。她是多么的无力啊,她是来求他的。而他,也已经想在心里放他们杭家一码了,不管怎么说,毕竟是羽田先生的亲外孙嘛。

就像一只猫生来就要玩弄爪下的老鼠一样,小掘也不能克制自己把玩别人心灵焦灼时的那种快感。他知道她想说什么,可他偏不给她机会,他要欣赏这种焦灼的过程。当然他不会彻底伤害她——可怜的姑娘,聪明的傻姑娘,谁叫你竟敢在大日本皇军军官面前提什么中国梅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