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三国(25)(第2/3页)

这要是二子,大概就分羹了。

子脩子脩,成也仁孝,败也仁孝。

李澈的反应和曹操判断的差不多,他第一时间自然是准备狮子大开口,冷静下来思考思考,还是决定狮子大开口。

曹昂派人送去的议和书中没有附加条件,便是要等李澈开条件,李澈一点也不含糊。

第一自然是退兵,豫州全线退兵,割让江东占据交州的地界,此外军粮五十万石一点都不能少,另要曹操诸子往徐州为质,质期一年,休战期也是一年。

曹操很能生孩子,除却早夭的几个,如今还在世的有六个。

除去质子的条件,剩下的和曹营谋士想得差不多,但也就是这个条件,令众人一时很难接受。

李澈的条件里不仅包括了曹操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曹昂,更连曹操刚出生的小儿子都在内,就算曹操被放回来,也不敢轻动,一年的时间足够李澈打下辽东,再不紧不慢地收一波粮草,然后打江东了。

如果不是曹操在他们手里的话,这买卖谈得都要掀桌子了。

先前还没人敢开口,李澈的条件开出来之后,背地里不下有十个人来找过曹昂,想劝说他放弃曹操自立了,毕竟换回一个注定失败的主公,还不如搏一搏。

曹昂一个都没搭理,知道营中谋士以利为先,就算是父亲在这里,他们也敢理直气壮地这么说,他起初生气,后来也气不起来了。

李澈的条件看似霸道,实则件件都踩在曹昂的底线上,倘若他要他立刻献出江东来换曹操,那即便曹昂会同意,一整个江东势力都不会答应,而这样让对方出一大笔血的条件,才能让人接受。

明明也是刀在脖颈,即刻要斩下,可就是因为那一点点的喘息之机,看上去就像是不那么糟糕了。

曹昂决定接受这个条件。

他是家中庶长子,因他出生之后数年没有弟弟再出生,他又丧了母,曹操正室丁夫人便收养了他,他便成了名义上的嫡长,丁夫人没有生养,自他以后从曹丕到曹冲均是庶出,各有其母,他自己答应了这个条件,家中几位庶母怕是不肯。

曹昂给丁夫人写了信说明原委,又派遣心腹将军前往吴郡,愿意的就好生好气带回来,不愿意的,就绑回来。

这操作打了曹营谋士一个措手不及。

做生意讲究有来有往,李澈要求质子出其不意,但还可以商量,比如留下大公子,留个小公子什么的,扯皮不费事,万一成了呢?

但曹昂只要想到老父还在牢里受苦,就一刻都不想耽误。

数日之后,几个曹家公子被一并送到了军营之中。

议和和割地赔款的事先前早已定下,如今豫州全线撤兵,交州也在割让之中,曹昂和李澈派来的使者郭嘉商议了换人地点和时间,在离别之前见了见几个弟弟。

曹操爱美色,他自己长得一般般,还有些矮,几个儿子倒是个个漂亮,且都继承了曹操的头脑,其中个头最高,长得最漂亮的曹植时年九岁,见到自家长兄,第一句话便是“李澈有灭我曹氏之心,兄长不可信其言”。

曹昂这些日子胡子也不刮,脸也不洗,整个人瘦了一大圈,闻言叹道:“父亲失陷敌手,吾等为人子,纵死也得去,为兄答应你们,此行兄不死,弟不死。”

曹昂的承诺很重,然而曹植才不管这个。

此时营帐内只有诸曹公子,曹植也就直言道:“父亲若归,吾等尽在徐州,何如坐地等死?吾非为自身,而为吾父,此行我带了伴读数名,年纪不等,兄长若看他们机灵,能换下我兄弟一人是一人,他们也都知道利害,不会泄底。”

曹昂有些惊讶地看着自家这个弟弟。

曹植年纪不大,脑子是真活跃。

他带来的几个伴读大多都是曹氏旁支子弟,这些人平日里养尊处优,和曹操更有几分相似之处,年纪也都对得上,最重要的是,曹植的母亲卞氏已经派人控制了这些孩子的家人,确保他们不会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