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6页)

马遥听盛景意几人这么一说,感觉自己备受看重,连忙说自己的绘画水平还不到可以出绘本的程度,要是他们需要的话他可以帮忙请几位师叔或者师兄过来。

盛景意坚决拒绝:“他们年纪太大了,不晓得小孩和少年人都爱看什么样的绘本,还是由你来当主笔比较适合。马兄要是觉得太累了,我们可以请批助手给你打下手,想要几个助手都没问题的!”

盛景意这倒不是借口,现在许多画师的画风都太正经了,不符合他们(赚小孩钱)的初衷。

那些已经有固定风格或者已经成名的画师,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不像马遥年纪还小,可塑性强,对新事物接受度高。

这种基本功超群,又有蓬勃学习欲望的少年画师,正是她们《唐诗三百首》配套绘本的理想画师人选啊!

盛景意给马遥讲了一通《唐诗三百首》的编纂意义,又给马遥科普了绘本的受众群体,表示这绘本非得由他来画不可,换了其他人怎么想都不适合!

马遥有些迷茫。

非他不可的话,要是他没来金陵这绘本该由谁来画?

不过收到新朋友们的一致推崇,马遥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过去他在很多事情上反应总是慢半拍,只在作画时学得比旁人快,很多同龄人都不太爱和他交朋友,现在拥有了这么一群爱吃爱玩的新朋友,他感觉开心极了。

虽然盛景意和寇承平要求的是填色绘本,技巧要求低,只需要线条简单、区域分明,马遥还是应下了这个任务,并表示这么简单的画连基础练习都算不上,他绝不会收好朋友的钱!

对上这种满心赤诚的傻孩子,寇承平和盛景意都不忍心榨取免费劳动力,硬是逼他签了一份版税抽成契书。

盛景意以前了解过后世出版的版税,一般来说,普通作者只拿6%~8%这个区间,一本书印个几千到一万本,作者到手也不过是一万多块;只有自带名气、能带动销量的作者,这个版税和印量才会稍微提高一些,可以靠出版赚到点钱。

作为一个良心书商,寇承平在和盛景意讨论过后,给了马遥10%的版税抽成,主要是眼下印书成本太大,马遥又还没什么名气,他们还得费许多功夫搞宣发,版税再高点的话他们就得亏本了!

双方签完合同,寇承平这群小纨绔就开始轮流带马遥到处采风(吃吃喝喝)。

盛景意这段时间却没机会出去玩了,前些日子他们学习全靠自习,只在有疑问的时候去请教西岩先生。

近来西岩先生觉得他们的自习成果很不错,所以决定腾出空带他们去实践实践。所谓的实践,当然不是直接让他们上岗,只是安排他们去一处县衙打杂。

事出十分突然,盛景意没来得及和徐昭明他们告别,穆钧也没机会去看穆大郎参加武举,两个人都直接被西岩先生打包带走。幸好西岩先生还记得她是个女孩子,把立夏也给打包了,好叫她路上有人作伴。

金陵城周围的县城都发展得挺好,没有太穷的地方。西岩先生带她们去的县城北望黄天荡,背靠钟山,可以说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据说当年韩大将军曾经在黄天荡与靺鞨人对峙四十八天,逼得靺鞨人无奈败退,黄天荡周围还有百姓们自发给韩大将军立的祠,香火至今未断。

盛景意与穆钧到了上元县,很快被塞进县衙干活。

西岩先生把人扔在临时租来的邻近县衙的小院里,自己到钟山访友去了,瞧着很不负责任!

上元县令与西岩先生是旧交,对盛景意两人倒是十分和善,只是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却不怎么和善,竟把他们塞去整理县衙积存的文书。

盛景意觉得西岩先生怕不是自己想去访友,又觉得扔下手头的教学工作不大好,所以才把他们拎来上元县“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