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第2/3页)

讲故事的角度不同,就能够讲出不同的故事。

儒家精髓,春秋笔法,无外如是。

当然,故事归故事,百姓不会无缘无故对那些王公贵胄有什么同理心,只要让百姓得实惠,杀兄弑父都不算事儿。

根本上依旧是在楚国治下,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令普通百姓对“汉”的认可度越来越低。

而这一次更是史诗级的暴跌……

原本还有文化人,评价楚国的戏剧,对汉室的抹黑太过,然而从今之后……只能偷着说。

作为农耕文明,百姓是不愿意打仗的,打仗不如种地令人开心快乐。

即使楚国之前,一直着手提升军队的荣誉感,也就是以近代化思维,以“情怀”来维系军队的凝聚力——首次将基层战将,都拔高到了“荣耀”的范畴内。

然而楚国的百姓,依旧不会是好战的,这是农耕文明的共性……

不过作为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刻在了骨子里的文明,不好战、不意味着永远反感战争。

楚历三年岁旦,白图白天例行在金陵城中,亲自参与花车游行、与民同乐的时候,发生了一起骚乱——无数百姓,无视楚国在推广椅子后,已经提倡废弃跪礼这一套,纷纷拜倒在白图的车驾前,请战益州!

此时在普通百姓的认知里,汉中如果灭亡,蜀侯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楚国……

而楚国之所以没有先下手为强,是因为楚王的仁慈义善、是因为朝野之中,依旧有人心向汉室。

如果再这样下去,蜀侯就将在面对楚国时,拥有大优势、也将展露出自己的獠牙!

所以有无数百姓,自发的向楚王请战,希望楚王听到大家的声音,知道楚国百姓不畏一战……

当然,其实也可以看出,汉室在百姓心中,依旧是有些地位的,哪怕已经只差几根稻草——至少在这一刻,普遍请战的目标,依旧是“蜀侯”。

虽然也有人嚷嚷着,一旦楚国与蜀国开战,汉兵一定会从徐州打下来,我们应该两面都先下手为强,收复楚汉之争时、楚国的故都……白图估计这些应该是《楚汉争霸》的剧迷。

但是这些都不算是普遍性共识,民间最统一的论调,就是一定要与蜀侯开战,求同存异的话,这是最共同的意志。

宿卫们为了楚王的安全,原本想要驱散周围的百姓,不过却被楚王制止……

白图向百姓一揖九十度的还礼,并且明言不愿轻启刀兵。

几名情绪激动的百姓,带头嚎啕大哭,仿佛明天蜀侯就会张牙舞爪的带着益州的精兵强将,顺江而下,活捉楚王、尽诛楚民……

其他百姓也跟着哭着再拜,白图再复还礼,百姓又拜、白图再复还礼……

三番之后,白图在百姓们的请战下,同样泪流满面的拔出御剑,将自己御驾削去一角,并且向百姓承诺,楚王既然“受命于民”,就一定不会允许,有任何人破坏楚国百姓的安定!

金陵的百姓,这才在欢呼中簇拥着楚王继续巡游。

民间百姓尚且如此,各地的楚军,就更加群情激奋,幸好因为平素就强调军纪,这才只是激愤。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军中真正的高层将领,最初都是发懵的,现在……才终于清醒的明白过来。

都在说什么玩意儿?

益州拿头和我们五五开?

有一片文章,还用益州滇马、蜀马的种群数量,来推断益州府有十万骑兵?

各种数据,有板有眼,唯独没有脑子……

直到现在,各地的高层将领,才终于开始明白一些,朝廷放任、甚至推动这些流言意图,一个个也都心照不宣的跟着请战!

当然,他们的请战也是真心实意。

不过并不是因为“激愤”,而是另一种激动、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