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王朝无忧王(第2/3页)

成为国王的阿育,有数年之久沉溺于爱欲,又和几个哥哥不和,连年争战,最后他把六个哥哥和追随哥哥的五百大臣全部杀掉了,再度统一印度。阿育王变得无比凶暴,传说如果一天不杀人,就心中不安,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有一天,他听从一位邪见婆罗门的说法,说如果能杀死一万人祭祀,会使国政兴隆,国王也会得到解脱。他于是遍召全国找一位能杀死一万人的刽子手,还特别修建一座祭祀堂,专为杀人之用,他亲自对国人誓愿:“凡该杀死的人都送进祭祀堂,在未杀满一万人以前,凡是走进堂内的人一律杀死,这是供养遮苦行女神邬摩的誓愿,谁也不能违犯。”这样,在短时间内就杀死了五千人。

当时的大修行者耶舍阿罗汉,有一名弟子迷路,就走进祭祀堂休息,刽子手正要杀他时,这沙弥才知道阿育王曾有过残忍的誓愿,沙弥对刽子手说:“我有些罪业还没有忏悔清净,可不可以七天后再杀我,让我住在祭祀堂里?”刽子手答应了。沙弥由于看见祭祀堂的血肉内脏,七天内就因生起无常等圣谛而证得阿罗汉。

七天到了,刽子手把沙弥放进油锅,他却丝毫不受损伤,用许多方法都不能杀他,只好去报告阿育王。阿育王好奇地走入堂中观看,刽子手于是持剑要杀阿育王,国王甚感惊奇,刽子手就说:“大王曾在女神面前立下誓言,凡到祭祀堂内的人一律杀死,大王岂可违背自己的誓言?”

阿育王生气地说:“你比我先来这里,还是先把你杀了吧!”于是派侍卫杀死了刽子手。

阿育王眼见沙弥的神变,接着听受了沙弥的说法,对自己所做的罪业大为追悔,欲拜沙弥为师,沙弥说:“我的师父耶舍阿罗汉才能做大王的老师。”

阿育王因此延请耶舍到城中教化佛法,自己成为皈依弟子,这是他成为国王的第七年。从此,他虔信佛法,昼夜行善,每天供养比丘三万人,建成了八万四千座佛塔,每天向各座宝塔供养油灯熏香、花鬘各一千,向菩提树供养盛满香水和五种甘露的金银琉璃宝瓶。他并大力供养僧人,从有成就的阿罗汉到凡夫僧普皆供养。

有一个故事说,阿育王曾大力供养一个年老、愚笨、闻法很少的比丘,这位老比丘连一句偈颂也不会念,供养完了以后,大家才知道阿育王要来听这老比丘说法,老比丘非常后悔,心想:“早知道要说法,就应该把好食物让给别人吃,现在已经吃了国王的食物,怎么办呢?”

护法天神知道了,担心由于老比丘不会说法,使国王对佛法失去信心,就现身对老比丘说:“要是国王前来听法,你只要说:‘大王!大地和山岳也要归于毁灭,何况是大王的社稷,这一点请大王深思之。’”

老比丘果然向阿育王如此说法,阿育王深以为然,毛发倒竖,思索其义,并赐给老比丘一件黄金的袈裟。老比丘也经由这次说法的信心努力修习,三个月后证得阿罗汉,他穿的国王赐的袈裟散发浓郁的香气,所过之处,香味遍满。

大家都深信老比丘得证是国王供养的功德,全国人民因此都崇信佛法。为了表示对僧侣的尊崇,阿育王甚至把国政献给僧侣统治两昼夜,表示国家的强盛是因为有佛法僧三宝护持之故。信佛以后的阿育王把自己改名为“达摩阿育”,就是“法无忧”的意思。

阿育王晚年发愿要供养辖治下的波兰多迦、迦湿弥罗、吐货罗三国的僧侣各黄金一百俱胝,到临终时还不能满愿,只好以半个阿摩罗果作为临终前的一切供养。

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里曾写到这临终的一幕,颇为动人:

“无忧王遘疾弥留,知命不济,欲舍珍宝,崇树福田。权臣执政,诫勿从欲。其后因食,留阿摩罗果,玩之半烂,握果长息,问诸臣曰:‘赡部洲主,今是何人?’诸臣对曰:‘唯独大王!’王曰:‘不然!我今非主。唯此半果,而得自在。嗟乎!世间富贵,危甚风烛。位据区宇,名高称谓,临终匮乏,见逼强臣,天下非己,半果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