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八首)(第3/3页)

[1]“可无”犹说“岂无”,口气还要软一些。“时霎”,犹一霎。“可无时霎闲风雨”,实际一定会有闲风雨的,至少是一刹那,却说得十分微婉。周邦彦《浣溪沙》:“一春须有忆人时。”实际上是一定有,却用这“须”字。这些都可见语助活用之妙。

[2]这下片和前录黄庭坚《清平乐》词相近。流水落花既不可问,难道飞云就可问么?浮云是最虚飘飘的,又岂能凭他遮住春的归路呢!全篇悲凉,却用微婉语写出。

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1],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1]写旅舍荒寂、行客待晓的景况。点着“油盏火”(吴语,油灯),耗子偷油吃。“梦破鼠窥灯”,“窥”字得神。

南歌子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1]。人去[2]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3]。

[1]檀色,近赭的红色,屡见《花间集》,如张泌《生查子》“檀画荔枝红”,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这口红只圆圆地涂在唇中间,故曰“点”。李珣《浣溪沙》“翠钿檀注助容光”,“注”,亦“点”也。又称“檀的”。杜牧《寄澧州张舍人笛》“檀的染时痕半月”,写形状尤为明白。

[2]上片写一独立的美人,多用颜色字面渲染映射,如一幅工笔画。过片用“人去”两字紧接上文,非常清楚。

[3]下片亦不多说情事,只是写景,“人去”以下,一气呵成,绝无停顿,真见得风流云散,其意自明,亦无须多说了。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1],淡烟流水[2]画屏幽。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3]。

[1]言春阴寒重故似秋。韩偓《惜春》:“节过清明却似秋。”以“无赖”形容春光,屡见杜甫诗,如“韦曲花无赖”(《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之一),“无赖春色到江亭”(已见前《望海潮》注[7]引)。这里用法亦相似,言其不可人意。“无赖”字面见《史记.高祖本纪》及《张释之传》。赖,依靠;无赖,不可靠。引申有多义,如狡猾无用等等,总之是不得人心。

[2]“淡烟流水”,屏上的风景。

[3]下片偶句,情景双融,境界略似崔橹《过华清宫诗》三首之三:“湿云如梦雨如尘。”全篇不甚分析层次,亦不写人物,而伊人宛在,情踪自见。末借挂起帘栊一点,用笔极轻淡,却收束正好,意境仿佛李璟词“手卷真珠上玉钩”,惟彼作起笔,此乃结语耳。

踏莎行[1]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4],砌[5]成此恨无重数。郴江[6]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7]。

[1]汲古阁本题“郴州旅舍”。今湖南郴县。

[2]这有两重意思:桃花源,避世的地方,也就仿佛神仙的境界,表示向往,陶潜记中本假云在武陵;武陵,今湖南常德,作者贬官南去时北望,离家乡愈远,也有思乡之意。

[3]写景甚工。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凄厉”。“斜阳”与“暮”似重复,却不为病,详见汲古阁本《淮海词》本篇附注及《词林纪事》卷六。

[4]周邦彦《片玉词》卷二陈元龙注引《荆州记》:“吴陆凯与范晔善,自江南寄梅花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尺素”见前晏殊《蝶恋花》注[4]。

[5]“砌”,堆砌,犹言堆叠,动词。

[6]郴江在郴州,北流入湘水。

[7]汲古阁本此词附注:“释天隐注三体唐诗,谓此二句实自‘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变化。然‘邶’之‘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已有此意,秦公盖出诸此。”所引唐诗,为戴叔伦《湘南即事》诗。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孤舟有归客,早晚过潇湘。”意亦略同。这类句法渊源承袭固已甚久,而秦此词却语法生新,写出望远思乡的真情,传为东坡所赞赏,将这二句写在自己的扇头。(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又《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冷斋夜话》。今本《冷斋夜话》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