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淮中人事风云(第3/4页)

“呵呵。”

吴人听了顿时冷笑,他知道这些家伙在想什么,商无忌此人,说到底,还是老世族之后,跟“百沙”野人,根本不是一个圈子的。

“百沙”野人拿李解的命令当天条,商无忌不是蠢笨野人,说不定会灵活一点,给予方便。

有这种想法,很正常。

只可惜,知道点传言的吴人,都不在这个事情上纠缠争辩,外国人爱怎么想,就让他们想去吧。

不过商无忌要来淮中城主持治安之事,没几天,就传得沸沸扬扬。

在淮中城的吴人们,并没有多么高兴,反而各地豪门,都是关起门来,琢磨其中的利弊。

“以诸君所见,商无忌此来淮中,当真只是接手沙皮之责?”

“姑苏争斗不息,江阴邑已经停滞扩建,乡野村道,已不见力夫上工。倒是船坞、水寨,又增加不少。”

“不久之前,江阴子号令江湖,悬赏燕国北海氏虎蛟,这又是为何?当真是为公子巳报仇?”

“诸事一并而论,皆有共理。”

“何理?”

一人郑重道:“争斗不休。”

众人细细议论起来,然后反推李解发迹之时到现在,几乎就没有什么安安稳稳的建设期。

如果把李解的势力,看作一个整体,那么,李解就是一直在兼并、扩张,从未有过停歇的时候。

不论冬夏春秋,从未停滞过。

现在,已经是李解出道以来,最安分守己的时刻,但即便如此,“江湖追杀令”一出,列国不知道多少游侠儿在跃跃欲试,想要取北海虎蛟项上人头。

甚至在燕国内部,那些落魄的武士家庭,当家人也在偷偷磨剑,以求匹夫一刺的时刻。

舍去自己性命,换取北海虎蛟的项上人头,然后,从李解处拿到三千金的悬赏!

没人觉得这是异想天开,因为“李解重信”……世人皆知!

说是三千金,就是三千金!

悬赏只是小事,哪怕燕国震怒,也只是跟李解或者吴国打嘴炮,这种隔空嘴炮,又有什么意义?

但是悬赏北海虎蛟,却是李解名声震动南北的大事件!

伸出诸夏郑国腹心的李解,这一次,是真正的做到了名动天下。

而成本,不过是三千金,仅此而已。

名声的扩张,同样是一种扩张。

唯有正在内斗的吴国老世族自己,才会明白李解现在的状态,是多么的让他们羡慕。

外人知道个屁!

“江阴子悬赏北海虎蛟一事,太叔卯大为称赞,大王亦是欣喜。月底,郯庄子入姑苏,献土一事,已经稳妥。”

“只怕倒是不费一兵一卒,江淮又当震动。”

“淮中城……乃‘淮水伯’之淮中城啊。”

关于李解被封“淮水伯”一事,姑苏权贵都很清楚,也没有谁去阻扰,反而都在推波助澜。

毕竟“淮水伯”一事敲定,等于说就是吴国开疆拓土,他们往后行走淮水两岸,就算吴国本土力有不逮,但有“淮水伯”李解照顾,总有安全保障。

再者,在外行走的吴国商人,对淮水两岸的建设,也是看在眼里的。

淮中城比姑苏,除了规模底蕴,其余的,并不差什么。

只是本地不见国人,上层不见贵种,仅此而已。

“五年平楚……江阴子扬名北国,今年若是动武,云从者必定比比皆是!”

“若如此,淮中城规模之大,实属罕见。”

“商无忌身负重责,只怕……”一人脸色变得相当难看,“只怕,商无忌相较沙皮,有过之而无不及。”

规矩定下来之后,要让人遵守,肯定有适应期。

沙皮那一套,揣摩起来很简单,要迂回也没有什么难度。

但面对商无忌,作为老乡同行,吴人反而更加忌惮,商人的把戏、套路,别人会的,商无忌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