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牌局(第2/3页)

据说此礼源于曾子,检查手足,以明临终前受于父母的身体完整无毁,是为善终。

虽然瞧刘弗陵面色和胸前的紫痂就知道绝非善终,天子死得实在太突然了,在外人看来,甚至有点不明不白。

这光景,杨敞有些不忍看,蔡义也不住叹息落泪,他与刘弗陵毕竟有师徒之谊,教其诗经。

唯独霍光熟视无睹,一板一眼按照许多年前,为孝武皇帝入殓时的规矩来。他已经没了在外暗暗垂泪的神情,恢复了平日的肃穆。君臣对弈彻底结束后,霍光只允许自己悲伤了一刻钟,然后那个铁石心肠的权臣又回来了。

霍光捧着刘弗陵手检视时,心里对他说道:“虽然陛下不愿做成王。”

“但老臣,还是要做周公!”

若成王先周公而去,周公会自怨自艾,放弃天下么?

当然不会!他只会继续辅佐“康王”。

霍光坚信一件事:周朝之所以有成康之治,不因成王康王,而因周公!

只要有他为大汉持辔,换谁来做皇帝,都一样!

东征、克殷,都不会因此而摒弃,顶多因为国丧推迟数月。

三公检视完毕后,接下来才是皇后哭踊如礼,宫人为皇帝沐浴、饭含珠玉,穿上珠糯玉押的敛衣。

霍光已经命令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立刻将随时准备着的黄绵、缇缯等丧服,以及金缕玉衣送来,被称为“牙桧梓宫”的棺材也正在来温室殿的路上。

等到一切做完,将皇帝放入棺里,由三公九卿亲自扶棺抬到前殿去入殡,才算完成小敛,这只是漫长葬礼的开端罢了。

霍光招手让杨敞、蔡义这两位老下属过来,虽同为三公,但丞相、御史大夫都对霍光唯马首是瞻,人言:大将军呼两府如唤两吏!

二人作揖道:“大将军,是否要按照惯例,立刻以竹为符,遣使出长安城,星夜告郡国二千石、诸侯王、列侯大丧的消息?”

霍光却摇头:“不急,推后一天。”

“待明日大敛结束后,诏九卿及二千石,在前殿集议,先定下典丧之人,再公布丧事,以免天下不安!”

谁典丧,谁继位!

……

“今夜道远得在宫里过了。”

身为郎卫的杨恽丢下这么一句话,就匆匆离开了,按照规矩,皇帝登遐后,未央宫要紧闭宫门,近臣中黄门持兵,虎贲、羽林、郎中署皆严宿卫,宫府各警,北军五校绕宫屯兵,黄门令、尚书、御史、谒者昼夜行陈。

亲眼目睹皇帝驾崩的群臣自然只能留在宫中守夜,都立在前殿阶下,等着三公完成小敛后,与九卿一同将梓官运过来。

虽然皇帝未曾亲政,少了他中枢一样转,但毕竟是山陵之崩,群臣都忧心忡忡,因为这次很不寻常,天子竟没有后代,大位该由谁继承都是个未知数。

自有汉以来,类似的事,只出现过一回,那便是周勃、陈平剿灭诸吕后,他们不承认吕后扶持的皇帝是孝惠后代,而从刘邦儿孙的诸侯王里挑选继承人,最终是代王躺赢。

时隔一百多年,又一场博弈与压注的牌局,将在未央宫里上演了。

这场游戏,有资格参与的玩家很多,丞相御史大夫、九卿都有资格建言,但只有一个庄家定胜负,那就是大将军霍光。

但他们恐怕不知,任弘,这区区比二千石护羌校尉,被霍氏排斥的异类,按理说没资格参加这场游戏,只能站在边上旁观的小家伙,手里其实藏着张或许能赢得牌局的王炸。

对任弘来说,这是好消息。

但还有个坏消息:

任弘只有这张王炸,扔出去就没了。

而牌局还很漫长,还不止一局。

所以什么时候将底牌露出来,是个大问题,扔早了没效果,甚至会提前暴露自己的目的,影响结果。扔晚了也不安心,虽然刘弗陵未能逃脱命运,任弘不能确定,之后的历史是否还会沿着原来的轨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