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黄昏饮马傍交河(第2/3页)

但毕竟汉军人数颇多,回到冬暖夏凉的王宫中,老车师王遂端着葡萄酒,慢悠悠说起自己的经验来。

“我做王二十多年,一共三次遇到过汉军围交河。”

约是三十年前,汉军首次兵临交河时,车师王还是王子,敌人有乌泱泱数万吧。只是太过乏食,只随便围了围,车师投降就撤兵了,他们一走,车师又一转头继续投入匈奴怀抱。

二十年前,汉朝则是派遣一个匈奴降王,将楼兰国兵击车师。楼兰是车师的老邻居,有多少斤两彼此还不清楚?这次连假意投降都不想,匈奴遣右贤王将数万骑救之,汉兵不利,引去。

最后一次是十六年前,汉军去攻击匈奴的大军路过车师以北,又让一将带着楼兰、尉犁、危须凡六国兵击车师,这次人看着多点,车师王遂主动降服,臣属于汉,但汉军仍无法留一兵一卒在车师,很快就撤离了西域。

一百年了,不管是匈奴的马王还是汉朝的将军,都无人能真正攻破这易守难攻的绝地。

“这次的人数,只与第二次差不多,远不如第一、第三次,不必惊慌。”

车师王安慰手下的领主们,骄傲地举起了葡萄酒:“龟兹国都延城号称西域最大的城郭,永不陷落。”

“那是他们自夸,在我看来,交河,才是西域这片沙海上,永不沉没的大船!”

……

任弘能够想象,若是能与天空中盘旋的鹰共享视野,他便可看到,交河故城像是一片细长的柳树叶子,像是一艘黄土筑就的方舟,漂浮在吐鲁番盆地上。

乍一看,它确实是形势险要,易守难攻。

汉军若想进攻,首先要面对的,是秋天丰水期宽阔的河流。他让人试过了,足以没过到七尺男儿的脖颈,且河中淤沙不少,光是将队伍渡过来就颇为不易。交河城下的低地无法站太多人,摆不开进攻梯队,许多人得挤在没过小腿的泥水里等待。

第二道麻烦,则是高达三十米的黄土崖壁,外加九十度的垂直坡度,无一草一木可攀附,就算他们将中原的云梯扛来也够不到。

所以能进攻交河的道路,就只剩下一道凿除来的窄坡弯曲向上,交河如今唯一通向外界的东门了。

“原本是有西南门,与对岸土塬有木板索桥相连,如今被车师人砍了。”

去周边侦查了一圈后,赵汉儿回来回复。

而杨恽这家伙在那想破了头,将史书上见过的攻城之法一一提了出来。

“水攻如何?上游筑坝,效仿知伯水淹晋阳。”

你举个王贲水灌大梁会死么?为啥要举被赵无恤砍了头做酒器的知瑶?

任弘摸了摸自己的脖子,白了他一眼:“交河不怕水。”

“这河流来自天山,流速缓慢,筑坝蓄水不易,且洪水想要漫过交河……”

任弘笑道:“除非整个天山冰川忽然融化,将整个盆地,连同吾等都淹了,交河里的众人,才可能湿湿脚。”

旁边辛庆忌想到兵法中的“火攻”一篇,提议道:“火……”

任弘继续否定:“火也没用,交河不怕火,城内是生土硬生生挖掘而成,谓之为‘减土筑城法’,且是半入地穴,几乎不用木料,就算把整个绿洲都烧完了,交河依然能安然无恙。”

“穴攻呢?挖条地道……”

张要离说一半就自己否定了这种可能,脚踩着地上的河水自嘲道:“这种地方掘穴,不等挖到交河底下,吾等就先被水倒灌了。”

辛武贤那边遣人来提议强攻,但城内人口不少,足有六七千,车师人会冶铁,装备不弱,强攻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而且任弘记得,交河东门还有些古怪,城门进去不是通道和广场,而是一个很方便守军瓮中捉鳖的……地穴。

若是任弘三十年前和赵破奴一起来此,交河或许还有一个弱点,枯水期河流大半干涸,取水不易。但这两代人的时间里,被匈奴俘虏又送给车师的“秦人”工匠,带来了中原的科技:凿井。据抓来的当地人说,在车师王重金赏赐下,工匠一口气在交河开了几口井,口口有水,补全了最后一块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