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不负韶华(第4/5页)

就像从太初一路走来的漫漫长路,长到当年的人,死的死,散的散。

“大将军要鸠杖么?”苏武将杖递了过来,却被霍光拒绝了。

“不必。”

霍光固执而骄傲,再度向前迈步,他不需要那东西。

就像孝武驾崩后,主少国疑,天下板荡,是他独自一人,扛下了所有!

他扛起了太初年时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愿望,就像杜延年说的,是他,将大汉从土崩瓦解的边缘拉了回来。

十八年后,国内复安,四夷宾服,数挫匈奴,疆域盛于太初年间。

纵是孝武、兄长,他们在这个位置上,真的就能比自己做得更好么?

那自己,还有什么不足,还有什么不舍呢?

离公车司马门越来越近,霍光却也越来越累,那双过去能准确无误踩在下一块砖上的脚,为何今日就如此沉重?他甚至差点一个踉跄倒下,身后跟了许久的亲随和霍山等人大惊,亏得一旁的苏武伸出手来搀了一下。

这对于过去的霍光来说,是奇耻大辱。

但霍光现在却没有拒绝,没法拒绝,因为苏武若是没搭手,他恐怕就要趴到地上了。

霍光只叹道:“惭愧,子卿比我长许多岁,身子却要硬朗许多。”

一贯严肃的苏武戏谑道:“或许是因为北海的风罢?吹白了头,却吹硬了骨头!”

这一路走来,快到终点时,两位老朽似乎不再提防,而是相互搀着对方,朝公车司马门一点点挪。

每一步都那么艰难,就像无常的世事与命运。

苏武讨厌霍光的专权自姿,甚至心里仍恨着他杀了自己的儿子。

霍光也很厌恶他吧?谁让苏武总是一副公允纯臣之态呢?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相互敬重。

不止是因为知道对方的为人做事,清楚对方对大汉的忠诚。

也因为,他们曾共同追随孝武皇帝的伟岸身影,走到现在,已经是太初前那一代为郎的人里,硕果仅存的两位了!

出了公车司马门,两家的马车都已在等待,霍禹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父亲竟与他平素对敌的苏武一起走出来。而躲在一旁避开霍家人的苏通国也愣愣出神,这一幕确实是活久见。

霍光与苏武作别,苏武忍了忍,但瞧见霍光那灰败的面容,还是说道:

“大将军,我当年身负使命北上,却在北海待了那么多年,孝武皇帝都当我是死了。而他驾崩时,我过了快一年才从李陵处知晓,只能向南稽首泣血。”

“迟了那么多年才回来述职,虽也持太牢祭奠孝武皇帝,但陛下会宽恕我么?你我都清楚,孝武皇帝,一向是很难宽谅人的。”

“会的。”

霍光缄默良久,忽然大笑起来,竟对苏武道:“子卿,若光先走一步,去黄泉下见了孝武皇帝。”

“我会告诉他,苏子卿,不负君命!”

霍光的陵墓,没有定在今上那还没开始修的“杜陵”,也非孝昭的平陵,而是在茂陵附近!他死后,是肯定要和兄长霍去病一起,站在孝武皇帝身旁的。

苏武却笑道:“这可不一定。”

“也许是苏武先走一步,毕竟比起大将军,武更年长。”

“而等到了泉下,苏武恐怕不止会见到孝武皇帝。”

“也会见到司马迁,见到李陵,见到上官桀,见到金日磾。”

苏武总觉得,不管生前如何流散背叛误解,如何相斗不死不休,如何相互憎恨,他们这群人,死后仍会重聚。

只是那时候,李陵肯定会换下胡服,穿回了汉裳,他也不再恨孝武皇帝了,而是仗剑为之开道,默默洗刷生前的遗憾屈辱;金日磾仍是老样子牵着马,对人一言不发,对马却絮絮叨叨。上官桀双臂举着车盖,或许还会偏头对孝武说着霍光的坏话。司马迁则持着简牍和笔,在记着什么,将这数十年兴衰变迁刻于丹青之上。